“五一”假期,泰山区休闲农业热度飙升,成为旅游热门之选。大批游客奔赴乡村,沉浸式体验田园生活,感受自然的独特魅力,乡村旅游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民俗烟火里的乡愁密码
在泰山区邱家店镇“望山泮水・文旅田园”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人潮熙攘,热闹非凡。5月1日当天,游客接待量高达2.5万人次,其中核心村王林坡村接待游客1.2万人次,强势掀起“五一”假期乡村旅游新热潮。
步入泰山炊烟巷民俗生活体验区,白墙青瓦的农家小院错落分布,浓郁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老茶馆里,茶香氤氲,游客们围坐一堂,聆听着传统民间故事,悠然享受惬意时光;煎饼坊内,大娘动作娴熟,在鏊子上摊制煎饼,热气升腾,香气四溢;粉皮坊中,手工粉皮的制作过程吸引众人围观,酸辣爽口的凉拌粉皮令人垂涎欲滴;酒坊里,淳厚酒香扑鼻,纯粮酿造的美酒尽显乡土风情。百年观音柳、千年板栗树等网红打卡墙,更是引得游客纷纷拍照留念,定格美好瞬间。
夜幕降临,“王林坡之夜”音乐会盛大启幕。流行乐队与民谣歌手激情献唱,动感的音乐与山风共舞。当游客们的手电筒同时亮起,映衬着夜空中的璀璨星河,绝美烟花绚丽绽放,音乐喷泉适时响起,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这里不仅有丰富的民俗体验,还有精彩的文化活动,让游客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非遗露营绘田园新章
泰前街道白马石村同样独具特色,立足背靠泰山的优势,围绕“民俗+非遗+农事”旅游产业链,推出了“田园诗画”旅游和研学新线路。游客们可以“沉浸式”体验登山祈福,感受泰山深厚的人文底蕴;动手制作主题拓片,体验传统非遗技艺;身穿汉服,体验簪花妆造,漫步农田和古村落打卡留影。对于学生来说,这里更是一个绝佳的研学之地,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将课堂里学到的乡村振兴案例变成了生动的现实图景。
与此同时,随着露营的流行,泰山区的露营基地在“五一”期间也迎来了客流高峰。又见山、芝田星河、泰山安、汉博园等露营基地,网红天幕、休闲帐篷一应俱全。游客们在这里观山赏景、野餐烧烤、谈天说地、亲子互动,尽情享受假期的惬意休闲时光。一家人围坐在天幕下,吃着美食,看着周边的自然风光,欢声笑语回荡在营地。
喊茶民俗奏响农旅乐章
泰山区省庄镇女儿湖景区的“乡村好时节・游购乡村”主题年暨泰山茶喊茶民俗活动,为休闲农业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在喊茶仪式现场,游客们以对喊的形式,喊出希望和愿景,声声呐喊在山谷中回荡,传递着对风调雨顺和茶叶丰收的美好祈愿。
活动现场,各类行进式文旅展演项目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汉服表演区,来自泰山科技学院的学生们身着典雅汉服,于沿途翩然表演,尽显古韵风姿,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欣赏;茶文化展示区,茶艺香艺表演《茶说香悦》徐徐展开,茶艺师优雅从容,温杯、投茶、冲泡一气呵成,热气升腾,悠悠茶香弥漫空中;泰山香艺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了篆香的制作过程,点燃后香气袅袅,与茶香完美融合,让现场观众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现场还组织了绳编技艺、泰山面塑、泰山玉石雕刻、泰山虚静斋素女饺等非遗文创项目、旅游商品以及泰山特产进行展示售卖,精致的手工艺品吸引众人驻足欣赏、购买。
女儿湖景区作为“泰山茶”核心种植区,充分发挥自然优势,打造了以“访茶、寻茶、品茶、忆茶”为主题的“茶之旅”精品路线,推出了一系列特色产品,有效推动了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农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泰山区的休闲农业,不仅让游客们领略到了美丽的田园风光,体验到了丰富的民俗文化,更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增收致富。
泰山区以盘活闲置资源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文化+产业+生态”融合模式。在邱家店镇王林坡村,曾经破旧闲置的30处宅院,经过统一规划和精心改造,摇身一变,成为了老茶馆、煎饼坊、粉皮坊等17处民俗体验工坊。这些工坊各具特色,形成了“一户一品”的特色业态,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民俗体验,也为村民们创造了就业机会。村民们经过专业培训,有的成为了民俗体验的讲解员,有的做起了手工艺品制作,在家门口就端起了文旅饭碗,收入显著提高。
白马石村则依托古村落与生态果园,打造“非遗工坊+研学基地”,沉睡多年的老屋、古树、农田,在农旅融合的浪潮中重新焕发生机,成为了游客打卡的“乡愁地标”。村民们也积极参与到旅游服务中,开办农家乐、民宿,销售农产品,生活越来越红火。
“五一”假日期间,泰山区休闲农业的火爆,是农旅融合发展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更为当地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泰山区将继续深挖休闲农业潜力,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理念,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助力乡村振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