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2025年花生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方案发布

2025-03-26 泰安市农业农村局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科 浏览量:

花生常年发生的主要病虫草害有叶斑病、锈病、根腐病、茎腐病、地下害虫、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蚜虫、叶螨及多种杂草等,严重影响花生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为指导各县(市、区)做好花生病虫害防控工作,提高综合防控技术应用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防治目标

花生大面积集中种植区防治处置率达到85%以上,综合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54%以上。

防治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优化田间生态系统,推广抗(耐)病虫品种、健康栽培、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技术措施,科学使用高效低风险药剂,推进花生病虫草害可持续治理,保障花生生产安全,促进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

防治对象

叶斑病、锈病、白绢病、根腐病、茎腐病、冠腐病、果腐病、青枯病、疮痂病、病毒病、根结线虫病、地下害虫、棉铃虫、蚜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叶螨、蓟马及杂草等。

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一、播种期

重点防控根腐病、茎腐病、冠腐病、根结线虫病、地下害虫、蚜虫、叶螨及杂草等。

1.农业措施。选用抗(耐)病、适合机械收获的花生品种,剔除发芽、发霉及破损的种子。播前深松或深翻,深松25厘米以上,深翻30厘米左右,每2~3年深翻1次,将表层秸秆、杂草、病株残体等残留物翻至土层下深埋,可减轻土传病害发生。线虫病、枯萎病(青枯)重发区,可与禾本科作物、甘薯等轮作。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平衡施肥,做好排、灌水,避免因涝灾造成根茎部病害传播危害。

2.种子处理。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可选择咯菌腈、精甲·咯·嘧菌、咯菌腈·精甲霜·噻呋等杀菌剂和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等杀虫剂混配后包衣或拌种。推广施用杀虫、杀菌复配药剂,如苯醚·咯·噻虫、噻虫·咯·霜灵、苯甲·吡虫啉、咯菌腈·噻虫胺·噻呋等包衣或拌种。拌种时可加入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或糠氨基嘌呤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氨基寡糖素、植物免疫激活蛋白等免疫诱抗剂,提高抗逆抗病虫能力。晾干种皮后,在24小时内播种。可使用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等在播种时拌毒土穴施、沟施防治地下害虫。

3.封闭除草。可选择二甲戊灵、精异丙甲草胺、丙炔氟草胺、异丙甲草胺、乙氧氟草醚、扑草净、噁草酮、异甲胺·丙炔氟、噻磺·乙草胺、异松·乙草胺等药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于花生播后苗前均匀喷施地表,盖膜花生施药后立即覆膜。

4.生态调控。花生田边种植红麻、蓖麻、婆婆纳、菊芋、薄荷、鸡冠花等功能植物,提高花生田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发挥天敌控害作用。种植功能植物蓖麻,20~30株/亩,既可涵养天敌昆虫,也可利用地下害虫成虫取食蓖麻叶后引起其中毒死亡等进行防治,若花生夏播可先种蓖麻,以成虫初发期到盛发期功能植物可长出2~3片叶为宜。根据农田实际情况,功能植物种植模式可灵活调整。

二、苗  期

重点防控根腐病、茎腐病、冠腐病、根结线虫病、地下害虫、棉铃虫、蚜虫、叶螨、蓟马及杂草等。 

1.防治病虫。防治根腐病、茎腐病、冠腐病等,可选择四霉素、噻呋酰胺、噻呋·吡唑酯等药剂,于发病初期对水喷施茎基部。防治蚜虫、蓟马、叶螨等刺吸性害虫,可选择溴氰菊酯、阿维菌素、吡虫啉等药剂喷雾防治,可预防虫传病毒病。防治地下害虫,可选择阿维·吡虫啉、氟氯氰菊酯等药剂喷淋灌根,也可用毒死蜱拌毒土撒施,兼治根结线虫。

2.苗后除草。禾本科杂草3~5叶期,可选择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噁唑禾草灵、精吡氟禾草灵、烯禾啶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对水喷雾防治;阔叶杂草2~4叶期,可选择乙羧氟草醚、灭草松、乳氟禾草灵、氟磺胺草醚、乙氧氟草醚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对水喷雾防治。也可选择精喹·乳氟禾、精喹·乙羧氟、乙羧·高氟吡等复配药剂同时防治禾本科和阔叶杂草。选择上午或傍晚的无风或微风晴朗天气施药。

开花下针至饱果成熟期

重点防控叶斑病、锈病、白绢病、果腐病、疮痂病、棉铃虫、蚜虫、叶螨、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蓟马、地下害虫等。

1.药剂防治。防治叶斑病、锈病等,可选择唑醚·氟环唑、吡唑醚菌酯、唑醚·代森联、苯甲·嘧菌酯、丙环·嘧菌酯等药剂,或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等生物药剂,于发病初期对水喷雾防治。防治白绢病、根腐病、茎腐病、果腐病等,在花生封垄前,可选用噻呋酰胺、氟胺·嘧菌酯、噻呋·吡唑酯、氟酰胺或枯草芽孢杆菌等药剂,于发生初期喷淋花生茎基部。防治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可选择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于低密度(低龄)时期对水喷雾防治。防早衰可选择芸苔素内酯、烯效唑、调环酸钙、多唑·甲哌鎓等生长调节剂或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地下害虫重发地块,荚果期可用噻虫嗪或辛硫磷拌细沙顺垄撒施。

2.实施“一控双增”。结荚期推广实施花生“一控双增”技术,以花生叶斑病、锈病、茎腐病、白绢病、果腐病、棉铃虫、蚜虫、叶螨等为主要防治对象,根据病虫发生实际科学选择药剂,一次混合施药(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控制中后期多种病虫害,保护花生叶片正常生长,防早衰,提高成熟度。可选择溴氰菊酯+唑醚·氟环唑+磷酸二氢钾+尿素,或溴氰菊酯+噻呋·戊唑醇+芸苔素内酯等,对水混合喷雾。

3.理化诱控。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每30~50亩一台,棋盘式分布于田间,每晚18时开灯,次日6时关灯,诱杀棉铃虫、甜菜夜蛾、蛴螬、地老虎等。性诱剂诱控,每亩设置性诱捕器1~2个,棋盘式分布田间,诱杀棉铃虫、甜菜夜蛾、蛴螬等。食诱剂诱控,将食诱芯加入诱捕装置均匀悬挂于田间,每亩悬挂1~3套,或进行食诱剂条带洒施,将食诱剂、水、杀虫剂按比例混合均匀,每间隔30米洒施一个长10~15米条带,一般在下午16时后施药,诱杀棉铃虫、地老虎等。色板诱杀,田间悬挂黄色、蓝色粘虫板诱杀蚜虫、蓟马等,每亩挂20~45张,悬挂高度以色板底端高于花生植株顶部5~20厘米为宜。保护利用捕食性瓢虫类、草蛉类、食蚜蝇类和蚜茧蜂类等天敌生物,在棉铃虫产卵始盛期可释放赤眼蜂控制棉铃虫发生危害。

注意事项

(一)在病虫害发生初期,优先选用生物、物理等非化学防治措施,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二)使用性诱剂诱杀宜大面积连片使用,且不能将不同害虫的诱芯置于同一诱捕器内。

(三)使用灯光诱杀应在害虫成虫羽化高峰期和夜间活跃时段使用,尽量减少对天敌和非靶标生物影响。

(四)花生登记用药品种有限,本方案中提到的药剂仅供参考,各县(市、区)可根据农业部门指导科学选用药剂。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