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汶南镇洼子村全村共有群众256户、573人,党员19人,土地320亩。为有效破解土地撂荒、碎片化耕种、管护不到位等问题,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洼子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坚持党建引领、规范管理,规模流转、三方受益,社企合作,科学运营。多措并举、同向发力,实现地块“小并大”、效益“少变多”,持续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推动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一、总体情况
新泰市洼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目前成员总数125人,注册资金100万元,主要经营粮食种植、农业机械服务,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等,合作社年经营收入70万元,社员年收入0.3万元,辐射带动周边5个行政村,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领头羊。
二、主要做法
(一)党建引领、规范管理。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由洼子村支部于2023年6月发起成立新泰市洼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一是健全机构。合作社通过召开社员大会选出头脑活、思路广的孙庆梅等人担任理事长、理事、监事、经理等主要职务,通过民主评议,选举有责任心、群众威信高的社员充实理事会、监事会成员;聘用3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职管理团队。所有社员各司其职,齐心协力、为合作社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实行民主管理。合作社实行民主决策、民主协商。所有重大事项的决定、重大决策都是召开社员大会,按一人一票方式进行投票决策。社员人人都有参与重大事项决定的权力,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强。三是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合作社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相关规定配备了专职财务人员,设立了成员账户,规范财务管理。财政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由合作社统一管理使用,合作社全体社员受益。
(二)规模流转,三方受益。一是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洼子村党支部紧抓“万村共富”行动的战略机遇,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工作。成功流转了周边涝坡村、南嶅阳村、德营村、大辛村、白家庄村和小辛村的土地共计2400亩,将原本分散的闲置土地和荒地有效整合,实现了规模化、连片化经营,为片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双委托管理,保障三方利益。为提升管理效能,片区实行“双委托”管理模式。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每年可稳定获得每亩900元的保底收益,保障了基本利益。同时,片区各村村集体将流转土地入股洼子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体。合作社采取“334”分红模式,确保流转土地的群众、合作社自身以及村集体三方都能共享发展成果。其中,30%的收入用于流转土地群众的分红,每亩土地可额外获得150元的分红收益;30%作为合作社的公积金,用于合作社的持续发展和扩大经营;剩余的40%则上交村集体,用于改善民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三)社企合作,科学运营。合作社与山东省山农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将土地全程托管给山农种业,合作社提供“良田”,山农种业根据土壤性质、地力肥力、旱涝情况等要素,综合考量选种,推广科学化、规模化种植新模式,
双方签订设置粮食产量“保底线”,土地产量达到“保底线”,双方五五分成,超出“保底线”的部分,收益“三七分成”,即30%用于对经营主体管护的绩效奖励。如果达不到“保底线”,就按照一定比例扣除经营主体的分成。
三、取得成效
(一)节本增效。通过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合作社有效解决了农户遇到“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划算”等生产难题,有效的降低了耕、种、收、播种、施肥等成产成本,推进了土地规模化经营。农民们无需亲力亲为便能获得收益,同时还能外出打工,实现了种地与打工两不误。经测算集中规模经营每亩土地可增加种植面积12%-15%,使用喷灌设备每亩可节水40%,机械化使用率的提高使每亩减少人工70%左右、节肥20斤左右,
(二)三方共赢。合作社收入采取“334”模式落实分红,即收入的30%用于流转土地群众的分红,村民每亩地在900元收入的基础上,每亩可分红150元;30%作为合作社公积金,用于合作社自身的经营和发展;40%上交村集体利润,用于村级民生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通过二次分红,村集体收入6.51万元,
(三)提升土地收益。2023年,小麦产量每亩1000斤,每亩收益1250元,玉米每亩1100斤,收益1485元,两季亩收入2735元,加上地力补贴每亩150元,扣除约1800元每亩的经营成本,按照五五分成,合作社300亩土地纯收入16万元。
四、问题与挑战
一方面受传统思想影响,个别农户满足于守土经营,尤其是对年龄较大的农户来说,土地依然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对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心存疑虑。另一方面随着近几年土地流转费不断上涨,部分农户出现“惜租”心理,一定程度限制的土地流转规模的扩大。
五、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洼子村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帮群众算清“经济账”,继续推进大田托管工作,持续扩大土地托管面积,进一步加强集约化生产、增加村集体收入、释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