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种以来,适宜的气温和墒情为小麦出苗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全市整体苗情较好,但部分因播种较早、播量较大的麦田出现了旺长,如果冬前气温持续偏高,将增加小麦冬前旺长造成冬春冻害的风险。针对当前旺长地块,可采取镇压、化控处理和深耘断根等控旺转壮措施,以控制旺长为重点,以培育壮苗为目标,保障小麦安全越冬。
一、旺苗特点及成因
(一)旺苗特点
叶长而下披,叶鞘细长而薄,叶色淡绿,茎长而扁,植株直立,株高较高,且叶蘖不同伸,分蘖缺位,次生根数量相对较少,冬前麦垄封垅不见行间,主茎叶片7叶以上,冬前最大群体80万以上,即为旺长苗。
(二)旺苗成因
1.播种过早。小麦播种过早,冬前生长时期长,如果冬前气温偏高,容易造成麦苗徒长。
2.播量过大。小麦播种量过大,基本苗过多,在中高肥水条件下,叶蘖生长旺盛,造成群体过大,通风透光不良,株高茎细,壁薄秆软,茎秆无弹性和韧性。
3.氮肥用量过多。适期适量播种的小麦,若基施氮肥过多,也易造成冬前茎、叶、蘖生长过旺,个体偏弱,群体偏大。
4.越冬前温度偏高。小麦越冬前气温偏高,积温过多,导致小麦旺长。
二、旺长危害
1.易受冻害。旺长小麦细胞内糖分及各种有机营养浓度低,冰点高,尤其是幼穗分化进入二棱期后,抗冻能力明显削弱,极易遭受冻害,轻者枯叶死蘖,重者整株死亡。
2.容易倒伏。旺长麦苗地上部生长茂盛,茎蘖多,叶片大,群体通风透光不良,基部节间长,茎壁薄,干物质积累少,根系发育差,入土浅,遇到风雨天气,容易发生根倒或茎倒,造成减产。
3.病害加重。旺长麦田群体偏大,通风透光不良,麦苗素质差,抵抗力下降,易遭受病虫害危害。
三、管理措施
1.镇压。通过镇压对地上部茎叶造成机械损伤,抑制主茎和大蘖的快速生长,缩小分蘖差距和过多分蘖的发生,促使根系下扎,从而达到控制旺长的目的。镇压要坚持“压干不压湿、压轻不压重、压软不压硬”的原则,即对土壤墒情适宜地块和旱地麦田进行镇压,过湿地块不镇压;晚播小麦要轻压,不要重压,以免造成机械损伤;土壤封冻地块不宜镇压,以防止压断麦苗。一般在晴天中午前后进行镇压,此时麦苗不易受伤。对于旺长麦田,多次镇压可有效控制旺长,提高小麦抗寒能力,确保安全越冬。
2.化控处理。冬前可叶面喷施多效唑、烯效唑或矮壮素等化控调节剂,以抑制地上部分的过度生长。一般在越冬前(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每亩使用30-40毫升,加水30公斤喷雾。喷施要均匀适量,做到不漏喷、不重喷。在日均温度8℃以上进行,不要随意加大剂量,以免产生药害。
3.深耘断根。对于苗龄过大、群体过旺的麦田,可通过深耘断根的方式,减少分蘖,培育壮苗。方法是在小麦行间深耘7~10cm,切断老根、促喷新根,控制地上部生长和分蘖发生,实现控旺转壮。但需要注意的是,对地力差、播种量过大造成的“假旺苗”或根系发育不良的麦田,不宜采用此方法,以免对麦苗造成更大伤害。
(农技站 供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