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种是小麦种植关键环节,事关整个小麦生产的大局。为全面提升小麦秋种质量,切实抓好秋种关键技术的落实,提高整地播种质量,夯实明年小麦丰产丰收基础,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切实抓好小麦秋种整地播种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工作的通知》(鲁农技字〔2023〕31号)文件精神,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研究制定了《2023年全市小麦秋种技术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参照执行。
各县市区、功能区要抓住今年墒情良好的有利条件,及早谋划,扩大适期播种,大力推广“包衣良种、秸秆还田、深耕深翻、宽幅精播、播前播后双镇压”技术,提高播种质量,要通过技术培训,技术宣传等多种形式,把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为夺取明年小麦丰产丰收打好坚实基础。
附件:2023年全市小麦秋种技术意见
泰安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9月12日
附件
2023年全市小麦秋种技术意见
今年小麦秋种紧紧围绕提高播种质量,推进精细整地、科学选种、种子包衣、适期适墒播种、播前播后镇压等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实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为明年小麦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一、科学判断,做好播前准备
(一)以地力水浇条件选择合适品种
各地在品种选择时,结合当地品种对比试验示范,根据地力条件、水浇条件等,选择适宜于当地种植优良品种。根据订单,适度扩大优质专用小麦,有序扩大强筋小麦和糯小麦、紫小麦、富硒小麦等特色专用小麦种植面积。不得选用抗寒能力弱的春性品种和自留种。有条件的地区可支持社会化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为农民提供统一供种服务。
(二)以病虫害发生情况做好种子处理
小麦根腐病、茎基腐病、纹枯病等根茎部病害发生较重的地块,可选用4.8%苯醚·咯菌腈按种子量的0.2%~0.3%拌种,或2%戊唑醇按种子量的0.1%~0.15%拌种,或30g/L的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按照种子量的0.3%拌种;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选用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按种子量的0.23%~0.46%拌种。病、虫混发地块用杀菌剂+杀虫剂混合拌种,可选用32%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按照种子量的0.5%~0.75%拌种,或用27%的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按照种子量的0.5%拌种。必要时可对市购种子进行二次包衣或拌种。
(三)以地力水平和产量水平准备充足肥料
不同地力水平及产量预期准备合适的肥料及用量,适宜的化肥施用量参考值为:
产量水平在每亩300~400公斤的中产田,每亩施用纯氮(N)10~12公斤,磷(P2O5)4~6公斤,钾(K2O)4~6公斤,磷钾肥底施,氮肥50%底施,50%起身期追肥。
产量水平在每亩400~500公斤的高产田,每亩施用纯氮(N)12~14公斤,磷(P2O5)6~7公斤,钾(K2O)5~6公斤,磷钾肥底施,氮肥40~50%底施,50~60%起身期或拔节期追肥。
产量水平在每亩500~600公斤的超高产田,每亩施用纯氮(N)14~16公斤,磷(P2O5)7~8公斤,钾(K2O)6~8公斤,磷肥底施,氮、钾肥40~50%底施,50%~60%拔节期追肥。缺少微量元素的地块,补施锌肥、硼肥等。
二、提高整地质量,打好播种基础
(一)提高秸秆还田质量
粉碎秸秆。使用带前置秸秆粉碎装置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打碎秸秆,秸秆长度不超过5厘米,并均匀抛洒还田。如达不到上述标准,须用甩刀式、直刀式、铡切式等高性能秸秆还田专用机再打1~2遍,确保达标还田。
配施腐熟剂。对还田秸秆量较大地块,秸秆还田后每亩施用腐熟剂2~4公斤,加速秸秆腐熟分解。
增施氮肥。秸秆腐熟过程中,需消耗一部分氮素。对于秸秆还田量较大、土壤肥力一般的地块,要在秸秆还田后亩增施纯氮2~3公斤。
(二)提倡机械深耕整地
土地耕翻。根据地块大小,选择适宜耕幅的牵引犁、悬挂式翻转深耕犁、悬挂式装配合墒器的翻转深耕犁等进行深翻,耕深不低于25厘米,打破犁底层,深埋秸秆、杂草和病虫残体。所有地区3年至少深翻一遍;有条件的地区,每年深翻一遍。未深翻地块至少旋耕2遍,耕深不低于15厘米。
土地整平。耕翻后,要选择动力驱动耙或旋耕机及时耙平镇压,紧实土壤,压碎坷垃,坷垃大小不超过10厘米。
三、提高播种质量,实现苗全苗齐苗匀
小麦生产播种质量是关键,要做到“七分种三分管”,精细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实现苗全苗齐苗匀。
(一)适期播种
我市小麦的适宜播期为10月5日~15日,其中最佳播期为10月8日~12日。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要适时抢墒播种。如晚于适宜播种期播种,要注意适当加大播量,做到播期播量相吻合。
(二)适量播种
在适期播种情况下,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每亩适宜基本苗15~18万;分蘖成穗率高的中多穗型品种,每亩适宜基本苗13~16万。在此范围内,高产田宜少,中产田宜多。晚于适宜播种期播种的,每晚播2天,每亩增加基本苗1~2万。
(三)足墒播种
小麦播种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播前墒情不足地块,提前浇水造墒或浇蒙头水;墒情过多地块,及时开沟散墒,做到适墒下种。各地要密切关注墒情和天气变化,做到足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
(四)适深播种
要大力推广小麦宽幅精播技术,苗带宽度7~10厘米,播种深度3~4厘米,切忌过深过浅。播种机行进速度以每小时5公里为宜,以保证下种均匀、深浅一致、行距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培育冬前壮苗。
(五)提高地头播种质量
针对牵引动力机械调头造成的地头播种质量差等问题,采用垂直播种法,在地头按照田间播种行相垂直的方向进行播种,做到不漏播、不重播,避免出现缺苗断垄和疙瘩苗。
(六)播前播后镇压
播前播后镇压是确保苗齐苗匀苗壮的关键措施。要选用带镇压装置的小麦播种机械,在小麦播种时随种随压。秸秆还田地块,要在小麦播种后采用机械镇压器再镇压1~2遍,提高镇压效果。积极推广应用立旋整地双镇压高性能播种机,实现一次作业完成破碎坷垃、平整地面、播前镇压、精量播种、播后镇压等多道工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