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3年泰安市鲜食型甘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2023-04-11 泰安市农业农村局 农技站 浏览量: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功能区管委会:

为充分发挥甘薯在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稳粮增收、提质增效方面的作用,促进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局根据甘薯产业新形势制定了《2023年泰安市鲜食型甘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生产实际,认真参照执行。

泰安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3月28日      


2023年泰安市鲜食型甘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近年来,随着鲜食型甘薯市场需求增加,种植效益明显提高。为保障市场供应、增加薯农收益,鲜食型甘薯生产要按照“稳产量、提品质、增效益、可持续”的原则,实现产业绿色高效发展。

一、选用良种

抗旱耐瘠薄品种有烟薯25、济薯26等;比较耐肥水的品种有普薯32、龙薯9号等;早熟品种有龙薯9号、济薯33等;中晚熟品种有烟薯25、普薯32、济薯26、金海汀甜、哈密等;紫薯品种有泰紫薯1号等。

二、育苗

(一)育苗准备。育苗田要选择生茬地或者三年未种植甘薯等旋花科作物的肥沃地块,施足基肥,每亩施用有机肥3000~4000公斤、复合肥(15-15-15)50公斤。要选择无病、无伤、无冻害湿害的健康夏薯作种薯,最好是用脱毒种薯。脱毒种薯用10毫克/公斤赤霉素水溶液浸种30分钟;一般种薯要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消毒10分钟。种薯处理后采用平排或斜排法摆放,一般密度为15~20公斤/平方米。排种后浇透水,然后用细土均匀覆盖2~3厘米,最后覆盖透明地膜,地膜与床面要留有一定空隙。

(二)苗床管理。苗床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控制氮肥用量和水分,降低湿度。

1.前期管理。种薯排放后使用酿热丝或覆膜等方式,提高床温到35℃,保持3~4天,然后降至32℃左右,保持3~4天。薯芽出土后,及时去除地膜。拱棚内温度超过35℃时,中午要及时通风,傍晚封闭。

2.中期管理。待苗齐后,选择晴暖天气的上午10时~下午3时,适当打开薄膜通风降温,床温降至25~28℃。干旱时及时浇水,浇水后晾1~2小时后再盖棚膜,防止湿度太大,产生气生根。

3.后期管理。采苗前5~6天浇一次大水,进行低温炼苗。当温度在20℃时,将薄膜全部揭开,做到高温期水不缺,低温炼苗时水不多。每采一次苗追一次肥,每10平方米追施尿素不超过0.25公斤。追肥后立即浇水。

(三)采苗。在离床土面5厘米处高剪苗,防止薯块病菌以及土传病菌通过薯苗带到大田,保留底部1~2片叶,以利于新芽萌发。尽量选择短节间薯苗。更换品种前用2%NaCl浸泡剪刀3~5分钟进行消毒。

(四)壮苗标准。壮苗是指叶片鲜绿、舒展叶7~8片、顶三叶齐平、叶片大而肥厚、茎节粗短、茎上无气生根、无病虫害、株高25厘米左右、苗龄30~35天。春薯苗百株重700克以上、夏薯苗1500克以上。

三、深耕轮作

甘薯高产要求选择土质疏松、耕层深厚、保墒蓄水好、肥力适度的砂土或砂壤土,最好与花生、玉米等非旋花科作物轮作,轮作周期1~3年。甘薯地耕翻能加厚活土层,疏松熟化土壤,一般秋冬耕翻深度以25厘米为宜,春耕不能太深,要及早浅耕,随耕随耙,保住底墒。

四、起垄覆膜

起垄栽培可加厚松土层,增大结薯层昼夜温差;方便排灌,改善土壤通气性,有利于薯块膨大。结合耕翻施足底肥,有机肥和化肥一次性施入土壤。单行垄距85cm左右,垄高30cm左右。垄向最好是南北走向。起垄同时紧贴表土覆地膜,用土压实,不要有空隙。在垄沟底,膜与膜之间留有间隙,茎叶封垄后在膜面随处扎孔,以利于雨水下渗。栽后覆膜的要注意不要压断薯苗。推荐使用黑色可降解地膜覆盖,黑色地膜覆盖具有增温、蓄水、保墒、除草、环保作用。有条件实施水肥一体化的,机械起垄覆膜的同时在垄面中间铺设滴灌带。

五、适时种植

根据种植模式、品种、上市时间等确定栽植和收获时间。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其中,鲜食型春薯可适当晚栽10~15天,过早易感染黑痣病且皮色不鲜艳;夏薯要力争早栽,6月上中旬为宜,越早越好。

可将薯苗基部浸泡在60~80毫克/公斤的α-萘乙酸溶液中10分钟,促进生根,浸苗后立即栽插。甘薯栽秧深度一般以5~7厘米为宜。可采取斜栽或水平栽方式,垄顶斜插秧适宜株距为20厘米左右;一般每亩4000~4500株,夏薯比春薯每亩增加200~300株。栽后一周内对因病虫害或栽植不当造成的死苗选用壮苗及时补栽。

六、科学肥水

(一)施足基肥

增施有机肥和氮素化肥以及适量磷钾肥作基肥,每亩施用猪粪、鸡粪等含氮丰富的有机肥2500公斤左右,纯氮(N)8~12公斤,磷肥(P2O5)5公斤左右,钾肥(K2O)20公斤左右,其中,钾肥50%做基肥施用、50%封垄期追施。

(二)肥水管理

1.追肥。要根据地力水平和田间长势追施化肥。田间长势弱的可在栽插后1个月内追施氮肥,尿素每亩不超过7.5公斤,中期高温多雨不宜追肥;地力水平较低、保肥能力差的地块,在封垄期追施钾肥(K2O)5~10公斤;甘薯进入块根迅速膨大期后,为防止茎叶早衰,可用0.5%尿素、2%~3%过磷酸钙、5%草木灰、0.2%磷酸二氢钾等溶液进行根外叶面喷肥,每隔7天喷1次,喷施时间以傍晚为宜。采用水肥一体化设施的地块,要根据地力水平、降水情况、甘薯长势等因素确定滴灌次数和肥量。

2.水分管理。有水浇条件甘薯田,在分枝结薯期(栽植后10~30天)浇水,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70%左右,有利于增加单株结薯数量和中型薯块比率,提高商品薯率。平原地区一定要注意遇涝及时排水,防止地上部旺长,不仅造成减产,而且也会导致甘薯的品质和口感下降。

七、病虫害防治

鲜食型品种起垄和栽插时需重点防治茎线虫、蛴螬和金针虫等,尽量选用无线虫的地块种植,曾发过病的重茬地块,每亩可施用2公斤毒死蜱或辛硫磷加20公斤豆饼,豆饼磨碎与毒死蜱或辛硫磷混匀,均匀撒施,然后旋耕、起垄。薯苗移栽至大田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药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00~500倍药液浸泡薯苗基部10厘米处8~10分钟,以防治黑斑病;用40%辛硫磷乳油400倍液浸苗基部10分钟,以防治茎线虫病。大田发现黑斑病株应立即拔除烧毁,并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洒,根据情况,可连续隔7天喷1次,直到根除。

八、适期收获

我市鲜食甘薯一般在9月份开始收获,霜降前基本收获完毕。做种薯或鲜食用甘薯要选择晴暖天气上午收刨,经过田间晾晒,当天下午入窖。要注意做到轻刨、轻装、轻运、轻卸,要用塑料周转箱或条筐装运,防止破伤。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