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900004341515Y/2022-0010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泰安市农业农村局 | 组配分类 | 部门文件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功能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省属以上驻泰各单位:
为加快推动我市现代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经市政府同意,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及市委、市政府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部署,统筹产业链规划布局,聚焦特色农副产品以及重点优势产业赛道,突出园区支撑,强化政策引领,坚持招新引优、扶大培强相统一,质效优先、品牌驱动相结合,科技赋能、人才聚力相促进,大力培育生态化、品牌化、数字化、规模化产业集群,着力推动现代食品产业做大做强,加快建设现代食品产业强市。
二、发展目标
聚焦中央厨房(预制菜)、乳制品、酒水饮料、肉制品加工、饲料加工与宠物食品、粮油加工、功能与休闲食品等重点产业,培育一批具备行业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品品牌,形成产业链条完整、配套完善的产业体系,将我市打造为国内独具特色与影响力的现代食品产业高地。到2025年,现代食品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50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20亿元以上的企业3家,上市企业2家;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4个,培育50亿级产业集群2个;创建国家级园区2个以上;打响“泰安·态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三、工作重点
(一)夯实“一个主体”,培强做大重点企业。建立重点企业名录库,打造“龙头企业+腰部企业+中小企业”梯次培育模式,精准施策、靶向发力,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强劲带动、腰部企业强力支撑、中小企业强势崛起的现代食品产业发展格局。
1.开展梯次培育。设立龙头企业、腰部企业、中小企业“三个梯队”。壮大龙头企业,对主营业务收入3亿元以上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从中优选3家上市储备企业,优先配给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资源和政策,增强其核心竞争力;鼓励实施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控股、参股,壮大企业规模;支持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到2025年,新培育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10家。强化腰部企业,筛选主营业务收入1-3亿元的企业,加强财政金融支持,推动产业集聚,增强行业竞争优势;新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过3亿元的企业40家。扶持中小企业,筛选100家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倾斜政策、深化服务、持续帮扶,加快“小升规”,给予新升规纳统企业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责任单位:市现代食品产业链专班、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统计局,各县市区、功能区。列第一位者为牵头责任部门,下同)
2.推动管理创新。开展企业培育提升“三项行动”,实施企业家培训行动,面向不同梯队企业开展定制化培训,引导企业规范金融、资本、生产、营销等管理运作,增强核心竞争力。有序开展企业结对行动,组织同产业领域龙头企业分别与腰部企业、中小企业结对,通过组建行业协会等形式,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在生产、营销等方面科学分工、密切合作、完善链条。扎实开展企业梯次晋级行动,每年对龙头企业、腰部企业、中小企业名单进行动态调整,以1亿元为一个档次,对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增幅突破1亿元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突破多个档次的累加奖励。(责任单位:市现代食品产业链专班、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功能区)
3.强化跟踪服务。探索建立“泰安现代食品企业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汇总全市食品企业产品模式、营销管理、科技创新、原材料供应、营销方向、物流仓储、征信等详细信息,录入服务平台,进行数字化建模,全面掌握企业经营状况,及时解决生产需求;认真分析企业上下游产业链情况,及时补链延链,不断膨胀壮大产业规模。(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现代食品产业链专班,各县市区、功能区)
(二)攻坚“两大园区”,聚焦聚力平台建设。聚力攻坚“2个国家级园区”创建目标,创新“龙头企业园区+区域专业园区+共享孵化园区”的现代食品产业园区体系,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1.科学规划布局。构建“6+N”园区发展格局,即每个县(市、区)建设一处不少于1000亩或两处不少于500亩的现代食品产业园,形成6大龙头产业园,并从中培育创建2个国家级园区;建立N个区域专业园区和共享孵化园区。全市食品产业园区总体规模不少于1万亩。新建园区要突出产业引领,依托产业基础,明确功能定位,科学谋划布局,打造标准化“超级工厂”,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力争建好一个园区、引来一批企业、形成一片集群。突出企业带动,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围绕主导产品拓宽和延伸产业链条,通过“飞地经济”“园区共建”等模式,膨胀产业规模。突出特色集聚,推动具有地方特色和产业传统的“小作坊”、农产品初加工及初创小微企业聚集,搭建共享孵化平台,培育良好产业生态,形成“小产品”大特色、“小作坊”大产业。加快现有产业园区优化升级和改造提升,实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责任单位:市现代食品产业链专班,各县市区、功能区)
2.明确建设标准。推广园区建设龙头企业园区“10/8/1”泰安标准。即要素配套10项标准,达到道路、雨水、污水、自来水、天然气、电力、电信、热力、有线网络及土地平整等“九通一平”;功能配套8项标准,统筹推进集约加工、冷库仓储、物流配送、展示营销、科技研发、检验检测、品牌运营、综合服务等“八个中心”一体化布局建设。数智建设1项标准,对园区企业和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智慧化升级,实现一网互联。(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国网泰安供电公司、市通信发展办,各县市区、功能区)
3.创新投资管理。探索实施“政府主导+国企参与+专业运营”的园区投资管理运行模式。鼓励建立园区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符合条件的产业园区和重点项目开展股权和债券融资,推进园区基础设施、标准化厂房建设,为园区和企业发展提供长期、低成本的资金支持。鼓励引进专业投资开发公司,推进产业园区项目“打包”营销,涵盖产品研发、业务咨询、投融资、建设运营维护等方面,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和服务。(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功能区)
(三)完善“三大配套”,补足补强产业链条。聚焦现代食品产业链短板,着力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打通物流链,打造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全产业链条。
1.构建原材料供应体系。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重点扶持一批骨干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原料生产基地。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密切与原料基地的供需关系,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食品产业原料生产区域化、标准化、专用化和规模化,构建优质、绿色的农产品稳定供应体系。(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现代食品产业链专班,各县市区、功能区)
2.建设冷链物流体系。支持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以及其他已登记注册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快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实施“2+N”冷链补短板行动,即高标准建设2个立足全市、辐射周边300公里的食品冷链物流中心,在各县(市、区)、功能区食品产业园(集聚区)配套建设N个冷链物流配送基地。对在我市注册且首次获评的国家三星、四星、五星级的上述冷链物流企业,分别给予 20万元、40万元、6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各县市区、功能区)
3.优化产业集群配套生态。围绕食品产业,积极发展相关配套产业,重点推动食品机械、包装印刷等加快产品升级与市场开拓,培育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2家以上。补足补强精深加工、产品营销、品牌推介等产业链短板,构筑具有我市特色的配套体系,提升产业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市现代食品产业链专班、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市区、功能区)
(四)突出“四化赋能”,引领产业提质增效。着力推动技术升级、数字转型、营销创新、品牌培树,促进要素融合,加快动能转换,提升现代食品产业综合效益。
1.科技化赋能。引导食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设备、适用技术、加工工艺,建立市级以上研发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依托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力量,与重点企业合作建设现代食品技术孵化与产业化转化园区,持续孵化、开发新产品。(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现代食品产业链专班,各县市区、功能区)
2.数字化赋能。开展“数字化改造工程”,首期筛选30家食品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试点,在智能装备应用、车间设备互联互通、生产线智能运行、物料自动化配送等方面全方位改造完善提升。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给予技改贷贴息等政策支持。(责任单位:市现代食品产业链专班、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功能区)
3.信息化赋能。提高企业信息化运用水平,引导支持企业加强与知名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推广直播带货等新型营销方式。建设泰安(特产)食品馆,推进大型连锁超市与食品流通企业建立营销平台、直接采购平台,组织开展品牌食品和名特优产品网上销售,扩宽营销渠道,为企业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责任单位:市现代食品产业链专班、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功能区)
4.品牌化赋能。引进国家级检验检测平台,健全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强泰山特色农产品品牌注册,扩大国家级展会平台推介;聘请专业公司营销策划,委托专业公司管理运营,着力打响“泰安·态美”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擦亮县级特色公用品牌,打造泰山酒业及特色农产品区域型品牌高地。(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现代食品产业链专班,各县市区、功能区)
(五)落实“五项政策”,加大产业支持力度。加强财税、信贷、人才等政策配套,集中优势资源,加大对企业和园区建设扶持力度,打造政策洼地,构筑产业高地。
1.整合财政政策。依托市产业投资基金,整合现有财政涉农资金,充分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引领、撬动和激励作用,吸引国有和社会金融资本支持现代食品产业园区和企业发展。(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各县市区、功能区)
2.创新金融政策。鼓励各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加大食品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借助泰安市“兴农政策联结贷”,建立现代食品企业“白名单”,对管理规范、信用度高、经营状况好的企业放宽信贷准入条件,给予贷款贴息、担保补助等支持,精准助力企业发展。(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财政局、人行泰安市中心支行、泰安银保监分局、市现代食品产业链专班)
3.用足农业政策。全面分类汇总中央、省、市关于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和检验检测、产业项目等的惠农支农政策,明确受益主体,严格标准落实。各县(市、区)、功能区要推进涉农政策整合,重点用于扶持现代食品产业发展。梳理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相关惠企政策,确保企业应享尽享快享。(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功能区)
4.落实招商政策。强化市县联动,依托比较优势,设立现代食品产业招商引资基金,创新“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综合模式,大力招商引资。各县(市、区)、功能区要围绕强化用地、用水、用电、用气及蒸汽等要素保障,制定支持措施,加大招引力度,各县(市、区)每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的食品产业项目不少于2个。对新引进的投资规模在5亿元以上或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企业,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扶持。(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现代食品产业链专班,各县市区、功能区)
5.优化人才政策。探索高端人才合作机制,对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带团队来我市创办企业的创业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给予奖励。依托新型工业化强市人才赋能行动,推动企业、人才双向精准对接,引进科技型、技能型、紧缺型和创新创业型人才,在薪酬待遇、安家补贴、子女教育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吸引人才来泰、留泰。(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功能区)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县现代食品产业链及工作专班要进一步夯实工作力量,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包保责任,定期开展督导检查;要设立“政企直通车”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政府、企业、要素保障部门协同联动,及时分层分级协调解决园区、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统筹推进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二)细化落实方案。各县(市、区)、功能区要围绕中央厨房(预制菜)、休闲功能食品、肉制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制定发展规划;要围绕招商引资、科技研发、品牌建设、企业培育等重点工作,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出台支持政策,明确重点任务,量化细化到年,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序进度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营造浓厚氛围。要及时总结产业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广典型案例,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各类媒体,大力宣传现代食品产业发展的新政策、新发展、新成效,营造各方重视、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
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8月29日
相关解读:关于《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现代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政策解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