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2年全市棉花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及《棉花应对强降雨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2022-07-11 泰安市农业农村局 农技站 浏览量:

附件1

2022 年全市棉花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

自6月底以来,我市春棉陆续进入开花结铃期,夏直播棉进入盛蕾期。其后两个月是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形成的关键 时期,也是棉花需水需肥高峰期和自然灾害高发期,7月是棉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并进期,要求小暑小封行,大暑大封行,要长足个体。8月是生殖生长关键期,成铃快,要求伏桃满腰,增结优质成铃。然而,花铃期也是山东棉区降水与干旱的集中期,易形成干旱和渍涝危害。针对当前棉花长势,要分类型实行针对性管理。长势正常的春棉要促控结合,长势较旺的春棉要以控为主,蒜(麦)后短季棉要以促为主。为此,提出以下技术意见。

一、春棉中后期管理

(一)中耕与培土

结合中耕去除杂草的同时培土,将土培到棉杆基部子叶节以上,能防倒伏,便于排水防涝。

(二)肥水运筹

根据今年棉花的生育特点,施足基肥的棉田和一类棉 田,重施花铃肥,7月上旬或中旬结合浇水和降雨追施尿素10-15公斤/亩,打顶后再根据情况追施尿素5-7公斤/亩。基肥中未施钾肥的,可追施氮钾复合肥15-20公斤/亩。施肥时应开沟深施,提高肥效。没有基施复合肥的棉田或二类、三类棉田,6月下旬一般施氮磷钾复合肥30-40千克/亩,7月中旬追施尿素10千克/亩。

花铃期叶面积大,蒸腾量大,需水多。土壤缺水,地面开裂,表示棉田干旱程度非常严重。上午10时棉株出现萎蔫现象,表现叶片下垂,生长点凸起,上部果枝伸展不开;因干旱脱肥叶片发黄,落蕾落铃增加。棉田灌溉提倡头水晚,二水早,三水、四水连续灌,每次灌水量也随之增加。

(三)防灾减灾,抗旱排涝

抗旱防涝是棉花花铃期的重要管理措施。7月份以后进入雨季,雨量增多,防止旱涝急转,要加强暴雨、台风和冰雹等灾害防控,提早疏通渠沟,做到雨住田干,排渍自如,田间不积水。而后 3 日内田间仍有积水的棉田,应及时抽水排涝。排涝后尽快扶正倒伏的棉株,推株并垄,促进田间水分蒸发,促进根系恢复活力。如遇到冰雹等灾害天气,要根据受灾程度科学应对、分类管理。

(四)科学化控,塑造合理群体

近年来随着轻简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各区棉花种植密度都有所提高,要密切关注棉花长势,及时喷施缩节安,防止棉花徒长造成群体过大和田间郁蔽。化控应掌握“少量多次、轻控勤控、前轻后重”的原则,确保棉株“壮而不旺、稳健生长”。

(四)及时整枝(打顶)

按照“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原则,每亩密度4000株左右时,单株果枝14-15个即可打顶。按照这一原则,一般在7月15日-20日打顶,最晚不晚于7月25日。

采取化学封顶代替人工打顶的棉田,可在前期化控的基础上,于盛花期后一周左右喷施缩节胺(7-1Og/亩)或专用化学打顶剂,抑制顶端生长,实现自然封顶。需要注意的是低密度(4000株/亩)和去叶枝的棉田慎用化学封顶技术。

(五)病虫防治,推行统防统治

盲椿象、棉蓟马、棉蚜、棉红蜘蛛、棉铃虫等害虫是棉花花铃期的主要害虫,重点为害棉花的主茎顶部和蕾花等器官。遇高温雨干旱天气应注意防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叶螨和伏蚜等害虫,旺长棉田注意防治棉盲蝽和烟粉虱。在棉田盲蝽2-3龄高峰期,百株被害率达到5%以上防治指标时应及时化学防治,实行统防统治。可选用22%氟啶虫安腈悬浮剂20-25毫升/亩,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克/亩防治盲蝽蟓,于傍晚进行喷施,连续喷施两次,每次间隔5-7天。当田间甜菜夜蛾幼虫达50头/百株以上,或棉铃虫低龄幼虫达20 头/百株时,选用5%甲维盐可溶粒剂10克/亩,或20%氯虫苯甲酰安悬浮剂10毫升/亩喷药防治,重点喷施顶心及果枝顶尖部位。棉田用药防治病虫害要注意按说明书给定的剂量稀释倍数兑水喷施,克服盲目多用药少加水喷不匀打不透的问题。同时注意农药的交替轮换使用,搞好安全防护,杜绝中毒事故发生。黄萎病可喷施枯草芽孢杆菌、乙蒜素等进行预防。

(六)催熟采收,科学收花

晚熟棉田、需要早腾茬和准备机械采收的棉田要喷施乙烯利催熟。根据天气和长势,大多数棉铃铃期在40天以上, 喷施后保证有几天气温高于20℃,喷施时间大致在初霜期前 20天,乙烯利用量为100-150毫升/亩,加清水30-40千克/ 亩。棉花吐絮后及时进行人工采摘,每隔15天左右采摘一次。有条件的地方提倡机械收获。采收过程中防止头发及其他异性纤维落入籽棉。黄熟铃、烂铃、僵瓣花、霜后花等要分摘、分晒、分存、分售。

二、蒜(麦)后直播短季棉中后期管理

麦后、蒜后以及单作夏直播棉面积增大,由于夏直播棉播种时间比春播晚1个多月,目前多数棉田要以促为主,促进早发,控制好株高。

(一)集中施肥。盛蕾至见花时集中施肥,每亩追施尿素10-12公斤、硫酸钾10-12公斤、磷肥5-6公斤、硼肥0.1公斤。选用棉田专用施肥机条施深施。

(二)系统化控。7叶期开始喷施缩节安,盖顶喷、两侧喷,大苗多喷、小苗少喷,塑造紧凑株型。在7-9片叶时每亩用缩节安0.5-1克、12-14片叶时用1-1.5克、初花期用2-3 克、盛花期用3-4克,使用无人机结合防治病虫害一起进行化控,调控株高在80-100厘米。

(三)化学封顶。一般在7月15日左右用无人机喷施打顶剂封顶,采用缩节安与增效助剂混配施用,缩节安每亩用量 7-10克、喷液量30公斤,增效助剂用量参照说明书。

(四)病虫防治。当棉蚜、棉盲蝽蟓、红蜘蛛、棉铃虫、红铃虫、斜纹夜蛾等虫量或卵量达到防治指标时进行防治。对有枯黄萎病的棉田,要做好清沟排渍降湿及病株处理。重点防治斜纹夜蛾和烟粉虱,防治药剂参照育苗移栽棉。

(五)集中采收。棉花自然吐絮率达到40%以上,根据气温,喷施后保证有几天气温在20℃以上,喷施时间大致在初霜期前20天,每亩使用欣噻利150-180毫升或脱吐隆20毫升配施乙烯利150毫升用无人机进行喷施,脱叶催熟集中吐絮后一次性采收。

附件2

棉花应对强降雨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7、8月份是棉花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恰是降雨高峰季节。高强度降雨会造成棉田淹水进而形成淹涝灾害;降雨常伴有大风和阴雨寡照,前者导致棉花倒伏影响结铃和收获,后者会加重烂铃。强降雨引起的一系列自然灾害对棉花中后期生长和产量形成构成极大威胁,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抗灾防灾、减轻损失。为此,特制定如下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一、中耕培土和疏通沟渠

没有中耕培土的棉田要抓紧中耕培土,一方面清除杂草,另一方面便于雨后排水和防止棉花倒伏。

及早疏通河流排沟,打通竹节沟,挖好田间鱼刺沟;加强输水渠沟疏通,保证三沟畅通、排灌自如、雨住水退,以防棉田再次遭受渍涝危害。

二、及时抢排田间积水

排水是减轻涝灾损失第一位的措施,也是其它技术措施的前提与基础。雨后迅速组织人员抢时排除田间积水。对排水不畅的低洼地块,要采取强排措施,尽可能缩短田间积水时间。

三、扶理倒伏棉株

对于发生倒伏的棉花,要在雨停水退能进地时,顺着倒伏的方向下地,轻轻地将棉花扶起,雍土固根,防止再次倒伏。扶理时要顺行扶,切忌硬拉,不宜用脚猛踩。

四、科学施肥

淹水不超过1周的中轻度受淹棉田,排涝后酌情追施花铃肥或打顶肥,7月25日以后不再根际追肥。淹水超过1周的重度受淹棉田,渍涝导致根系吸收能力严重下降,不宜根际追肥,可采用叶面喷肥。具体可喷施3%的尿素溶液加0.2%磷酸二氢钾溶液,每隔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喷肥时间应选择阴天或傍晚进行,以防烧叶。为减少用工,叶片喷肥可与喷洒化学农药结合进行。

五、注意化控和防治病虫害

雨后田间湿度大、温度高,棉花容易疯长,还容易发生病虫害。为此,雨后要及时喷施缩节安化控,每亩2~4克。喷施杀菌、抗菌剂,预防棉花病害发生。对烟粉虱、绿盲椿等喜湿害虫加强预测预报,达到防治指标时使用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10~13克/亩+22.4%螺虫乙酯25~30毫升/亩或25%噻虫嗪水分颗粒剂20~30克/亩+22.4%螺虫乙酯25~30毫升/亩喷雾或20%呋虫胺可溶粒剂20~30克/亩+75%硫双威可湿性粉剂60~80克/亩喷雾,在上午7点以前或下午4点以后进行,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