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多措并举发展食用菌特色产业

2022-06-02 东平县农业农村局 浏览量:

东平县围绕“强村富民”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立足食用菌“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等特性,提升产品质量,拓宽产业链条,蹚出了“科学种植、龙头带动、供种包销、全程服务、共同致富”的一条龙发展新路子,源源不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以发展理念抓产业,政策扶持、示范带动,夯实产业根基。一是机制引领。坚持“造血式”发展理念不动摇,党委政府牵头成立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立足资源优势,抢抓发展机遇,组织企业家、村支部书记、农户代表等赴云南、陕西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对接邀请省市专家实地分析指导,搭建产业发展平台。二是政策帮扶。制定食用菌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品牌培育等方面,进行10余项优惠政策扶持,助力产业发展;加快金融信贷助农力度,为菌农提供低息贷款200余万元,解决了群众的资金“燃眉之急”。三是培育龙头。坚持扶优、扶大、扶强龙头企业,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科海菌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规模化种植,成立东平县科海菌业有限公司,建设菌种培育、菌包生产和发菌车间9座,试验栽培大棚16座,无菌实验室1处,新上国内先进菌种生产流水线2条,各型设备200多台套,形成了年生产菌包1000万包的能力,被认定为泰安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级科技扶贫示范基地、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等,2021年主导产业销售收入1900万元、利润375万元,辐射带动肥城、济宁、聊城、安徽等地20多家种植大户发展食用菌种植。今年,新增黑木耳种植300亩,总面积达到700亩,新上羊肚菌大棚12座,亩均增收3.5万元。

以创新理念抓质效,科技赋能、融合发展,提升产业价值。一是科技创新注入能动力。激活创新要素,培育龙头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与中国食用菌协会、省农科院、市农科院、昆明食用菌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组建一支以高级农艺师、专业技术员和检验人员为主导的新型研发队伍,联合开展产业技术攻关。截至目前,开发专利技术12项,探索推出大田栽培、大棚立体栽培等三种食用菌栽培种植方式,实现黑木耳、白玉木耳、羊肚菌等6种菌包培养,菌包养分含量与传统菌包相比提升8.5%、抗病虫能力提升70%、综合成本降低7%,菌包感染率降低至10%以下,废弃菌包回收降解率达到85%。二是品牌培育扩大影响力。坚持走“品牌兴产”之路,积极鼓励龙头企业认证“三品一标”,办理“QS”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现产业培育品牌、品牌提升价值的良性循环。科海“黑木耳”获得国家级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被评为省企业产品品牌;生产产品及相关栽培技术相继被省政府官方网站、大众日报、泰安新闻等宣传报道,黑木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三是链条延伸增强竞争力。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理念,强化产业可持续发展,依托科海菌业有限公司和源欣农业等龙头企业,发展黑木耳和药用银耳等深加工项目,分类培育大众产品和高端食用菌产品,形成错位发展、错位竞争;同时,与同盈食品加工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加工预制菜、火锅菜等,黑木耳煎饼、面条等食品正在试验开发,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截至目前,已形成精深加工木耳粉、银耳羹等10余种产品,累计带动就业2000余人次。

以共享理念抓增收,分类施策、托底销售,增强利益联结。一是技术指导“进家门”。着力解决“不会种、种不好”难题,对吸纳基地就业人员,开展岗前培训和技术指导,签订劳务合同上岗;对有种植意愿的农户,将种植、管理和采摘全过程技术一站式服务到“田间”,开展现场指导,解决温度、湿度把控等难题,实现菌包出芽率98%以上。二是土地入股“享分红”。成立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按照“企业支持+支部引领+农户参与”的模式,建立“土地入股固定分红+二次分红”利益分享机制,农民以土地入股龙头企业、开发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或由村集体代持股,综合土地产出效益进行二次分红,带动16村260人参与,脱贫户占比40%以上,综合产值达到500万元,形成村集体收益、土地流转收益、务工收益的多重收益模式。三是赊销服务“降门槛”。建立入股农民和脱贫户优先享有的激励机制,针对家庭困难户,建立“政府担保+企业赊销+农户种植+供种包销”模式,由企业免费提供生产资料,在回收产品时扣除生产资料成本,保障家庭困难户种植积极性,有效带动800余户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和经营管理,实现户均增收3600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