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泰安市花生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

2021-07-30 泰安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量:

今年花生播种和苗期阶段我市降水充足土壤墒情适宜,花生总体长势好。但从当前全市花生生产考察情况看仍存在田间管理粗放、缺苗断垄、病虫危害等问题。同时,部分地区直播夏花生平作、露地、小垄双行等栽培方式不利于花生高产。针对当前我市花生生产实际,提出如下花生中后期管理技术措施。

一、切实抓好关键增产技术,持续优化群体质量

各地要针对当前苗情因地制宜开展中耕培土、调控水肥、灵活化控等关键增产技术,切实加强花生中后期水肥管理,确保土壤墒情适宜、土壤结构良好、菅养供应均衡促进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发展,提高群体质量增产增收节本增效。

(一)中耕培土,促下控上。中耕培土是增强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有效果针数量、有利荚果膨大和饱满的有效措施,也是解决滑针、高位果针入土困难、提高群体质量的关键措施因此要加大中耕培土推广力度,特别是弱苗、易涝和平作地块要及时中耕培土。春花生中耕培土可在盛花期花生大批果针入土封垄前进行,免耕夏直播花生、麦套花生可在始花前结合灭茬施肥及时中耕培土。春花生高产攻关田要在始花前中耕培土,促下控上,促进根系生长和有效分枝生长发育,控制无效分枝发生和植株徒长,为中后期增加单株结果数和控制株高创造条件。

(二)加强水肥管理,提高群体质量。水肥供应是花生高产的基础。一要浇好关键水。今年雨水较多,墒情较好,但遇旱仍要及时浇水,夏花生要避免开花下针期干旱,确保适宜的土壤墒情。要重点浇好结荚水和饱果水,促进荚果膨大和饱满,养根保叶防止植株早衰,增加饱果数、提高果重,同时防控黄曲霉毒素污染。二要施好关键肥。花生中后期是营养需求较多和荚果充实的关鍵时期,要针对不同苗情酌情施肥,防止脱肥和后期早衰,促进荚果饱满。植株瘦弱的春花生和免耕直播的夏花生都要结合浇水及时追肥,补充养分,促进花生生长发育。肥力不足的地块,降雨前于垄沟亩追施复合肥10公斤,酸性土壤加施石灰15~20公斤或钙镁磷肥20~30公斤,然后中耕培土。进入结荚后期,每亩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20~150克+尿素350~400克+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80克等杀菌剂的混合液45~50公斤,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喷2次。缺铁地块可用0.2%~0.3%硫酸亚铁溶液于新叶发黄时叶面喷施,连喷2次。缺硼地块用0.1%~0.25%硼酸或硼砂水溶液花针期喷施。缺锌地块可用1%~2%硫酸锌溶液于花针期喷施。三是水肥一体化管理。铺设膜下滴灌设施的地块,结荚饱果期可选用花生滴灌专用肥料或水溶肥料,根据地块大小计算所需的肥料用量。滴灌肥料要待1/3的灌水量灌入田间后再进行注肥,注肥流量根据肥液总量和注肥时间确定。注肥完毕后,继续灌水直至达到预定灌水量。

(三)灵活化控,防止植株徒长。今年雨水较多,花生植株易徒长。可在盛花后期至结荚前期的生长最旺盛时期,当主茎高达到30~35厘米,用花生超生宝每亩20克,或烯效唑每亩40~50克(有效成分2.0~2.5克)或壮饱安每亩20~25克,加水35~40千克,进行叶面喷施。如第一次化控后15天左右株高达到45厘米可再喷1次,确保收获期株高控制在50厘米以内。喷施延缓剂要均匀喷雾,避免重喷、漏喷和喷后遇雨。高产田可结合防治病虫害进行2~3次化控,并注意适当减少每次化控药剂的用量。

二、着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不断促进可持续发展

当前,部分花生地块已不同程度发生了病虫害,花生中后期管理要着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控制病虫危害,有效减少农药用量和残留。要着力抓好除草防涝工作,防止涝害发生。

(一)绿色防控虫害。要运用各种防治技术,将虫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一要及时防治花生蓟马和叶螨。防治蓟马选用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加水稀释1500倍叶面喷雾防治。防治叶螨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30毫升/亩,稀释1000~1500倍喷雾,或15%哒螨灵乳油+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1混用)40~50毫升(或克)/亩,可兼治花生蚜虫。二要加强草地贪叶蛾的监测预警,一旦发现,尽早防治。可选用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6克/亩+2.5%澳氰菊酯乳油40毫升/亩,隔10~15天喷1次,共喷2次。三要及时防治以蛴螬为主的地下害虫和棉铃虫、造桥虫、斜纹夜蛾等地上害虫。对播期早的春花生,根据虫情,在7月初花生下针期,选用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或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等1000倍液灌墩;或按上述药剂有效成分100克/亩拌毒土,趁雨前或雨后土壤湿润时,将药剂集中而均匀地施于植株主茎处的土表上,可以防治取食花生叶片或到花生根围产卵的成虫,并兼治其它地下害虫。防治棉铃虫可使用15%茚虫威悬浮剂10~18毫升/亩,加水稀释1000~1500倍喷雾,以上药剂均可兼治甜菜夜蛾。四要加强物理和生物防治。根据虫害发生种类选用黄色或蓝色粘虫板,有效防治蚜虫、蓟马、绿叶蝉等害虫,减少施用农药次数,有效降低农药残留量。应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螨、以螨洽螨等生物防治措施,田间释放赤眼蜂、异色瓢虫、龟纹瓢虫、捕食螨、小花蝽等害虫天敌,有效控制蚜虫、蓟马等害虫虫口数量。加大绿僵菌、白僵菌、木霉菌等产品和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大力提倡使用杀虫灯、性诱剂诱杀金龟甲、棉铃虫、甜菜夜蛾、地老虎等害虫。

(二)绿色防控病害。要采用低毒、低残留、高效化学农药,规范使用方法,有效防治花生病害。要及时防治花生叶斑病、疮痂病等叶部病害。当病叶率达到10%时,每亩用17%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浮剂45毫升,或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0毫升,或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60克,或20%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40毫升,隔10~15天喷1次,共喷2次。上述药剂要交替施用,喷足喷透。为防止花生白绢病、茎腐病、果腐病发生,于花生结荚初期,采用25%氟酰胺可湿性粉剂112.5克/亩或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30毫升/亩,每亩用药液150千克,喷淋浇灌花生根部。

(三)除草防涝,防止渍涝发生。除草可结合中耕培土进行,也可采用化学药剂除草。中耕除草要尽量深耕培大垄,不仅除草效果好,而且排涝快,有效减轻大雨对花生生长发育产生的不利影响。化学除草可在杂草2~5叶期,选用11.8%精喹·乳氟禾乳油30~40毫升/亩、或15%精喹·氟磺胺乳油100~140毫升/亩,茎叶均匀喷雾,防除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汛期来临之前,挖好排水沟,防止田间积水。花生发生涝害后,根据积水情况和地势,采用排水机械和挖排水沟等办法排干田间积水。地膜覆盖花生如果土壤含水量过高,要破膜散墒,降低土壤含水量,保持土壤通气良好,减轻烂果的发生。花生生长后期叶面喷施杀菌剂+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0.5%~1%尿素溶液混合后叶面喷施2~3次,可以减轻涝灾损失。

三、着力推广规范化机管机收技术,切实提高生产水平

花生机械化生产发展较快,但我市机械化管理和收获程度不高。因此,要大力发展高地隙管理机械,提高花生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要规范机械田间管理和收获作业,提高花生管理和机械收获水平;要适时收获,提高花生收获质量。

(一)采用机械管理,提高植保效率和质量。重点发展高地隙植保机械,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使用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提高防治病虫害、叶面喷肥、化控等措施的质量和效率。大力推广机械中耕培土,加快推进花生生产管理机械化,尽快提高花生综合机械化率,降低生产成本。

(二)规范机械作业,促进农机农艺融合。规范机械作业,确保农艺技术到位率,是提高花生产量的重要保障。植保机械作业要按规范操作,防止地头喷药过量产生药害,既影响当季作物生长,还对下茬作物生长发育不利。花生种植大户无晾晒场地的提倡两段式收获,采用花生收获机挖掘、抖土和铺放,在田间自然惊晒7~10天(夏花生晾晒天数可适当减少,以免影响小麦播种),荚果含水量降到10%左右时采用捡拾摘果机完成捡拾摘果清选,以便荚果晾晒、防止霉捂。花生联合收获一方面要保持适宜的土壤墒情,为机械拔秧、抖土、摘果、清选、除残膜提供适宜的作业条件;另一方面要规范机械作业,减少落果和茎叶拥堵,提高收获效率和质量。有条件的地区可示范推广秧果兼收机械。

(三)适时收获,提高收获质量。要根据品种、环境条件、种植模式、植株长相和荚果饱满度,确定收获时期,适时收获。中低产田以及种植早熟品种地块花生进入饱果后期,遇旱植株表现出衰老状态,上部叶片变黄,基部和中部叶片脱落,果壳内壁出现黑褐色斑块时,要及时收获,避免花生果发芽、落果和黄曲霉毒素污染。花生高产田,在搞好保叶防早衰的基础上,要结合不同品种特性和长势情况,科学推行适期晚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