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乡村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趋势性特征是高素质现代农民日渐崛起。“十三五”期间,全国培训高素质农民500万人,培育了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脱贫攻坚带头人和创新创业带头人。高素质农民实际是一个政策术语,从经济本质上讲应该称之为专业农户,也就是农业产业链上专业化程度高、技术水平高、经营收入高的那一部分群体。当前,活跃在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专业农户数量已经超过1700万人,他们预示了中国乡村现代化的前途与方向。
如何把握、回应和引领专业农户崛起这一趋势性特征,是“十四五”期间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专业农户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在传统农区一家一户的小块农田越来越少,而代之以连片耕作的规模化农场;一户农民可以耕作几百甚至上千亩土地,不少农场跨越村庄甚至是乡镇;作为传统村庄内生秩序基础的小农户作用在下降,专业农户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攀升。这些现象使我们意识到:专业农户崛起已成为难以逆转的潮流,农民形态和乡村社会形态将发生根本性变革。
专业农户既是产业兴旺的主体力量,又是生活富裕的先导力量。产业兴旺的本质是农业竞争力的提升。农业竞争力提升又有赖于土地经营规模扩大和专业化分工带来的成本降低,这正契合了专业农户的本质意涵。产业竞争力提升之后,农民生活富裕几乎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之事。更重要的是,专业农户以土为生、以农为业,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远离乡村和土地。从这个意义上讲,专业农户在带动小农户致富、参与社区贫困救济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富裕起来的专业农户是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的引领力量。乡村治理的目标是实现乡村公共事务的良序运行。在人口外流过程中,许多村庄陷入了传统社会关系解体而现代社会关系未能建立的离散状态。专业农户饱经市场化的洗礼、崇尚公共性的社会,率先成长为乡村的富裕阶层,对于公共事务有着更高的主动性和参与度。近期在南京举办的“农村双创与科技”论坛上,10余位拼多多新农人受聘为“乡村振兴长期观察网络”的公益观察员,负责为三农政策研究提供真实的一手材料,这很大程度上即是上述特征的反映。可以看到,随着专业农户崛起,建立现代乡村社会关系的条件开始具备,大量村庄有望走上文明善治之路。
新经济要素与专业农户的分化
一般来说,专业农户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服务型和专业技能型等三种类型。过去我们比较重视家庭农场主等从事规模种养的农户,但对于农业产业链上其他环节的专业农户认识不够。
专业农户是新的经济要素导入后农业分工不断深化的结果。随着农业产业链分工、环节分工和区域分工的不断深化,专业农户在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类型也会不断分化与拓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尚不普及的时候,我们可能单纯把土地经营规模作为识别专业农户的标准;而随着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兴起,活跃在耕种防收各个环节的专业服务型农户早已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一个新的趋势是互联网电商逐步嵌入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电商与农户结合后最直接的产物就是“农民主播”。农民主播实际是一种新的专业服务型农户,过去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的可能是拖拉机和无人机,而农民主播提供的则是粉丝和流量。
在更深层次上,互联网电商还能够直接将最新的科技成果、供应链管理、品牌塑造等知识扩散到田间地头,从而实现专业农户形态的升级迭代。拼多多利用互联网渠道组织的“多多农研”大赛,短期内即实现了“AI+草莓”种植技术的大范围推广,这显然是传统的技术推广渠道望尘莫及的。
乡村人才振兴要瞄准新农人、打造新农商
面对专业农户崛起和互联网经济嵌入这两个趋于融合的大趋势,推进乡村人才振兴,需要对财政支农、农民培训以及技术推广等政策作出调整。
对专业农户而言,最需要的不是有限的支农补贴,而是渠道;对互联网平台而言,最需要的也不是几个财政项目,而是用户。要提升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就必须根据市场主体需求进行政策调整。比如,近年来兴起了一批致力于农产品上行的电商平台,如果他们能够根据惠顾额对农户进行收益返还,那么不妨考虑对这一环节给予一定补贴。这将有利于促进平台与农户结成“命运共同体”,从而稳固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
目前的农民培训针对的主要还是从事规模种养业的农户,而对于活跃在新产业新业态的专业农户一直没有实现精准对焦。这一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培训内容,而在于工作方式。对于互联网经济下的新农人、新农商来说,平台和市场为他们提供了最好的课堂,这些远比任何有形的培训来得实在。
从这个意义上讲,未来的农民培训主要不是做内容,而是建生态。如果能够把作为新经济要素引领者的各类平台主体导入培训网络,他们会自动与农民进行匹配与对接。技术推广体系同样也是这个道理。此外,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技术推广与农民培训越来越趋于融合,实现这两个体系的优化重组,则有赖于农政体系内部的深化改革。
变化还会接踵而至。传统农户与各种新兴经济要素结合之后会催生出何种新的农民形态,是未来制定农业农村政策时必须直面的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