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报告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这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的“三农”工作和农业农村人才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得怎么样,说到底,关键在人。当前,我国“三农”工作干部队伍还较薄弱,存在一定程度的人员不足、视野不宽、年龄老化、本领恐慌等问题,农村青年人才外流较多,农技人员能力参差不齐,能适应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新型人才尚显不足。作为一名地市级农业部门从事农技推广、农民培训的干部,我认为要立足实际,在我们职责范围内着力抓好四方面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做好农业教育、农业科研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业大专院校、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作用,培养农业人才;加强农业科研单位力量,完善农业科研人才培养支持机制,深化农业系列职称制度改革,建立以能力和成果为导向的农业科研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发展壮大农业教育、农业科研队伍。
二是着力培养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要以农业产业需要、农民群众满意为评价基准,培养一批活跃在基层一线的农技人员,且开展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工程,提升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操守;建立长期、稳定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完善基层农技服务政策,打通科技下乡“最后一公里”。
三是强化农经系统干部培养。培养一大批懂农业农村政策、了解农民问题,擅长经营管理的农经管理干部,使其将党的农村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
四是吸引各行各业的人才。在农村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将各行各业的人才吸引到“三农”工作队伍中来,要鼓励更多有志青年返乡创业,将新技术、新知识带到农村,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思路、新活力;要充分调动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和新型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为农村培养一大批带头人。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九个字完整地构成了新时代“三农”工作队伍的基本能力素养。只有懂农业,才能对农业有认同感,全力发展农业;只有爱农村,才能对农村有归属感,长期扎根农村;只有爱农民,才能对农民有亲近感,一心造福农民。当前,我们要把“三农”工作队伍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全局中通盘考虑,锻造一支攻坚队、战斗队来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培养造就这样一支队伍,要优选配强农业系统干部,突出政治标准选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注重在艰苦环境和复杂局面中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管理监督干部;要配齐配强农村基层干部,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重视和丰富对农村基层干部脱颖而出。
培养造就这样一支队伍,要牢牢抓住人才这个强农兴农的根本,完善农业科研人才培养支持机制,深化农业系列职称制度改革,建立以能力和成果为导向的农业科研人才分类评价机制;要以农业产业需要、农民群众满意为评价基准,培养一批活跃在基层一线的农技人员,完善基层农技服务政策,打通科技下乡“最后一公里”。
培养造就这样一支队伍,要强化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在广袤农村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将各行各业的人才吸引到“三农”工作队伍中来,充分激. 其聪明才智;要鼓励更多有志青年返乡创业,将新技术、新知识带到农村,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思路、新活力;要充分调动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和新型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为农村培养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带头人,汇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之力。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的“三农”工作和农业农村人才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一、“三农”问题仍是制约我国发展的短板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深刻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最集中地体现在农业、农村、农民上。
要着力解决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就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尽快补上城乡发展不平衡这块短板。因此,党的十九大郑重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基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而设定的一个新目标,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体现了党中央深远的历史眼光,必将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对我们农业部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思路、突出重点,采取切实措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付诸实施、落地生根。
二、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才
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得怎么样,说到底,关键在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多次对人才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建设现代农业,首先要解决好人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10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时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这为我们做好农业农村人才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农业部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部党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人才思想,以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为统领,注重改革创新,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农业农村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先后分两批组织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给予每名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连续5年的专项经费支持,打造了一支由300名杰出人才、3000名团队骨干组成的农业科技创新突击队。坚持向基层倾斜,组织开展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任职资格评审,一大批活跃在基层一线的农技人员晋升正高级职称。在26个省(区、市)选取有价值观、有精神内核的先进典型村庄,建设了30个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初步建成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网络。会同中组部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截至目前累计举办培训班800余期,培训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负责人及村“两委”成员、大学生村官等共8万余名,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带头人。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大多数毕业生留在农村成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骨干。全面推进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认定管理,鼓励地方把优惠政策与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挂起钩来。启动实施“全国十佳农民”“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等资助项目,叫响了农业农村人才品牌,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但也要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在需求相比,我国农业农村人才的规模、结构、素质等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按照农业部最新调查数据,2016年末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已接近1900万,但占乡村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还不足5%。新型职业农民总量不足,年青后备力量缺乏,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报告中对农村相关的论述,使我感到振奋和鼓舞,这和我的工作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总书记提到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感触颇深,因为千千万万的青年干部,都扎根基层,都是这个队伍中的一份子,也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表率。党和国家一如既往的关注农村,关注农民收入,让更多的人享受更好的福利。作为农村工作的一员,我也会继续利用所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
下一步我将会按照上级党组织的学习计划和要求,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引,进一步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牢记使命,扎根基层,为咱们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