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市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发布

2025-04-11 网站管理 浏览量: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功能区管委会:

为促进各项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全力做好全市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努力夺取夏粮丰产丰收,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2025年全市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参照执行。


泰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25年4月11日


2025年全市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


目前,我市小麦处于拔节期,正是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转向生殖生长转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决定穗数、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重要时期。针对今年小麦苗情特点,中后期田间管理以“肥水调控、病虫防控、防灾减损”为重点,分类施策,抓好关键技术落实,努力保穗数、增粒数、提粒重,防灾减损夺丰收。

一、科学运筹肥水, 酌情浇好灌浆水

1.拔节期。对于当前还没有浇水追肥的麦田,要抓紧时间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可在追施氮肥的同时,追施适量速效钾肥,健壮植株茎秆,提高抗倒性。

2.抽穗期。对墒情不足地块,应在抽穗初期浇水,要在扬花前浇完水,以促进穗分化,增加穗粒数,同时避免给赤霉病发生提供条件。浇水前要关注天气变化,不要在降雨、大风天气前浇水,防止发生倒伏。前期施肥不足、有脱肥现象的麦田,要结合浇水亩追纯氮2~4公斤(尿素5~8公斤),或叶面喷施1%的尿素加0.3%~0.4%磷酸二氢钾溶液,保障籽粒正常灌浆,提高粒重。

3.灌浆期。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提高植株抗逆能力,提高粒重。墒情不足时,应适时浇小水,不要大水漫灌,避免导致根系早衰和发生倒伏,以保证小麦籽粒正常灌浆,提高籽粒饱满度,增加粒重。

二、做好预测预报,精准防控病虫害

做好预测预报,针对病虫害发生情况,有的放矢做好病虫害防控。

1.条锈病。要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防控策略,采取“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预防措施,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0%时,要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等药剂防治。

2.赤霉病。坚持“立足预防,适时用药”不放松,小麦抽穗扬花期一旦遇连阴雨或连续结露、多雾天气,立即喷药预防;若气候条件特别适宜,隔5~7天再喷药1次。可选用戊唑醇、氰烯菌酯、咪鲜胺、丙硫菌唑等药剂防治。

3.白粉病。可结合防治条锈病、赤霉病等进行兼治。当田间白粉病病叶率达10%时,应选用环丙唑醇、腈菌唑、丙环唑、氟环唑等三唑类药剂及时防治,严重发生地块应间隔7~10天再喷药1次。

4.麦蚜、麦蜘蛛。麦蚜可选用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苦参碱等药剂进行防治。麦蜘蛛可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等药剂进行防治。

适时开展好“一喷三防”,综合防控病虫害。 当多种病虫混合发生危害时,科学组配杀菌剂、杀虫剂、生长调节剂及叶面肥等,一次喷施,多害防范。杀菌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咪鲜胺、丙唑·戊唑醇等杀菌剂,杀虫剂选用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噻虫嗪、抗蚜威等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可用芸苔素内酯等,叶面肥可用磷酸二氢钾、氨基酸水溶肥等。“一喷三防”喷洒时间最好在晴天无风上午9~11时或下午4时以后喷洒。扬花期喷药, 应避开授粉时间,一般在上午10时以后进行喷洒。在喷施前应关注气象预报,在喷施后24小时内不能出现降雨,以免影响效果。高产麦田要力争喷施2~3遍,间隔时间7~10天。特别注意的是,小麦收获前15天要停止使用农药,确保小麦质量。

三、落实应对措施,科学防灾减损失

1.防“倒春寒”。小麦拔节后,抗寒能力减弱,若发生“倒春寒”或晚霜冻害,将导致小麦抽穗受阻或穗粒数减少,严重影响产量。要密切关注天气,应在“倒春寒”来临前,及时浇小水,增加田间空气湿度,减轻冻害。若发生冻害,要结合浇水每亩追施纯氮5公斤(尿素10公斤)左右,同时喷施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促进中、小蘖迅速恢复生长,减轻亩穗数和穗粒数的下降幅度,弥补损失。

2.防倒伏。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麦田后期倒伏的预防工作。部分前期群体偏大麦田,田间郁闭、茎秆纤细,后期有发生倒伏风险。应在拔节期适当增施钾肥,提高茎秆质量,同时在浇灌浆水时要避开大风天气,防止倒伏。

对已发生倒伏的麦田,切勿人工绑扶,如在灌浆前中期发生倒伏,上部叶片和穗轴会在3~5天后,借助植株自身调节能力自然翘起,无需人工辅助;对因降雨导致倒伏的麦田,可在雨后抖落茎叶上的水珠,减轻上部压力助其抬头。发生倒伏后,白粉病等病害往往加重发生,同时叶片堆叠,茎秆和根系受损,影响籽粒灌浆,要及早喷施杀菌剂和叶面肥,控制病害发生,延长灌浆期,稳定粒重。

3.防干热风。在小麦扬花灌浆过程中发生干热风,可使小麦失去水分平衡,严重影响各种生理功能,显著降低千粒重,导致小麦减产。建议加强监测预报,在干热风来临前,结合小麦“一喷三防”及时喷施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加田间湿度,降低冠层温度,抵御“干热风”,减轻灾害损失。

4.防烂场雨。籽粒蜡熟末期是小麦收获的最佳时期,此时易发“烂场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进行机械和烘干设备检修,及时进行抢收,减少机收损失,确保小麦颗粒归仓。优质专用小麦要单收、单运、单贮,提高品质和效益。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