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典型推介】泰山区:强村公司助村强 谱写共富新篇章

2023-11-24 泰安市农业农村局 农办秘书科 浏览量:

今年以来,泰山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发展强村公司为突破,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转型赋能”。区委书记亲自点题、亲自谋划、强力推动,各村社区主动作为、积极创新,探索出了党组织引领“股份经济合作社+强村公司”的“泰山模式”。

强化党建统领。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村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29位县级领导包保34个重点项目,盯靠解决实际困难。街道镇将发展强村公司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抓手,明确任务措施,强力推动落实。村社区积极抓产业、上项目,党组织书记担任强村公司董事长,重大投资、建设等事项提报村社区党组织研究决策后执行,形成了“三级书记抓增收”的工作格局。

落实两个保障。一手抓服务保障:政策支持“助”,梳理汇总16个部门36套支持政策,汇编成册,印发到村,让惠企“福利”速递直达。专班服务“推”,由组织部牵头,统计、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合成立工作专班,周调度、月通报、季观摩,合力推进。召开3期专业培训会,下沉指导、协调解决5大类36项困难问题。激励保障“促”,出台村社区服务推进项目建设考核激励办法,根据村社区贡献大小,按照8-30万元标准进行奖励,让实干者得实惠。举办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70余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登奖台、上讲台、打擂台,以最高规格、最高礼遇向实干者致敬、为创业者喝彩。一手抓监督监管:抓实平台监管,依托村级“三资”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展财产清查、专项审计、代理监管,最大限度降低经营风险。强化自我监管,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运营管理。应用技术监管,推行公司资金收付“非现金”结算,保障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创新七种类型。找准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公司化运营结合点,在全市率先注册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出资的集团有限公司和全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以全资、合资、合作三种投资运营方式,建好共赢共富平台,探索出了资产盘活、资源盘盈、飞地经济、品牌联育、产业联动、业态互动、经济互助等7种发展类型。一是资产盘活型,盘活闲置低效资产发展产业项目。财源街道东七里和西七里社区合作入股成立强村公司,将破产的淘你欢广场项目规范升级为盛合购物广场项目,商业资产实现由“滞”到“活”。二是资源盘盈型,发挥土地、山水等资源优势开发增收项目。泰前街道白马石村成立山东红石榴实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规模化种植500亩红石榴基地,运营泰山大红石榴品牌,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三是飞地经济型,通过异地投资、跨区域合作等方式发展产业项目。岱庙街道金星社区改造建设“飞地项目”双创园区,并与山东东平湖景区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运营东平旅游景区民宿项目。四是品牌联育型,强村公司统一整合运作,做大做强特色产品品牌。省庄镇小津口村强村公司链接刘家庄、安家庄等6个村发展“泰山茶”品牌。五是产业联动型,依托强村公司连片发展经营,实现区域内特色产业扩规提档。上高街道宁家结庄村成立山东创盛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将毗邻的黄家庄村、南上高村纳入共同发展规划,实现花卉市场优势资源共享。六是业态互动型,通过强村公司带动,助推多村多业态融合快速发展。邱家店镇王林坡村与周边7个研学专业村,共同出资注册邱知文化传播公司,抱团致富。七是经济互助型,通过结对共建,实现大带小、强带弱。徐家楼街道大官庄村成立强村公司,引进山东轻学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带动下水泉村共同发展。

实现五大成效。一是激发了班子活力,综合运用擂台比武、考核奖励、政治激励,多形式推进强村公司建设,激发了村级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增强了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规范了资产管理,科学设置董事会、监事会,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机制,干部群众法治化、市场化意识进一步增强,集体资产资源管理更加规范。三是拓宽了增收渠道,推动村级收入由单一租赁发包向经营利润分红转变,物业经济向实体经济转变,实现了收益最大化。四是带动了集体增收,截至目前,全区51家强村公司,运营集体资产总量约5个亿,实施产业项目69个,村均实现纯收入近20万元,7家公司营收超过1000万。五是提升了服务效能,通过建公司、上项目,1200余名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就地致富,近2万名群众参与项目分红,年内村集体民生保障支出预计过1000万元,增幅超10%。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