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土特产” 强农促振兴——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综述

2023-11-20 农民日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高文 黄慧 侯雅洁 见习记者 郭诗瑀 浏览量:

                                                                                                                                                                                                                                                                                         

  碧海蓝天,云帆点点。11月9日-12日,在山东青岛世博城国际展览中心,客商云集、热闹非凡,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此举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农民收入连增,农产品喜获丰收。农交会作为国内规模最大、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综合性农业展会,集中展示了新时代三农发展成就,宣传了各地优质农产品,鼓舞了广大三农从业者奋发进取的干劲和信心。

  4天时间内,人们齐聚在此,寻求投资合作、切磋思想交流、品味乡土文化,农交会成为扩大“朋友圈”,促进合作共赢的广阔舞台。

  “土气”十足,串联起舌尖上的美味

  “相传,当年秦始皇东巡琅琊台时偶食此鸡,对它鲜美的肉质、爽滑的口感赞不绝口,赐名‘琅琊鸡’。”在西海岸展厅,获得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并登上国宴餐桌的琅琊鸡吸引了众多参会观众,展台工作人员介绍,“我们每只鸡都要养足5个多月才会出栏,生长在海边丛林中,可以自由觅食,因此肉质更加紧实、鲜美。这一次来参会,就是想把山东这一独特风味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来自甘肃武都的李树花带着家乡父老交代的“任务”而来:“借这个平台把家乡好物——武都崖蜜展示出来,打开销路,让老乡受益的同时也让更多人品尝到来自陇南的‘甜蜜滋味’。”

  土地给了农人安身立命的资本,丰收的果实也成为农人最大的骄傲。近年来,我国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很多地方下足功夫做好“土特产”文章,让“土特产”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在农交会期间召开的首届“强农论坛”上,与会专家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对乡村产业振兴赋予了新的功能定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产业选择要做足“土”的文章。围绕原产地、原生态、原工艺,充分挖掘本地乡村不可替代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开发具有地域特色、保留乡风乡韵、体现当地风情的产品业态。

  在本届农交会搭建起的大展台上,各省区带来了最能代表当地特色的“拳头产品”。黑龙江展区内,海伦大豆、东宁黑木耳等450款“黑土优品”登台亮相;满眼都是绿意的云南展区内,各类鲜花深加工产品、咖啡、三七等“绿色云品”琳琅满目;在陕西展区内,米脂小米、眉县猕猴桃、韩城大红袍花椒等地标农产品引得人们驻足品鉴……

  除了我国的“土特产”,来自俄罗斯、斯里兰卡、吉尔吉斯斯坦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35家企业,带着茶叶、巧克力、咖啡、红酒等各自国家的特色农产品及相关技术踊跃参展。全球“土特产”在农交会的舞台闪耀,串联起舌尖上的美味。

  特别有“品”,“土疙瘩”华丽变身

  记者在农交会上了解到,目前我国乡村产业最突出的短板还是加工不足,去年全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只有72%。如何提升农业品牌的附加值和感召力,将“土特产”做到“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让“土疙瘩”变成“金疙瘩”?记者来到农交会的各个展区,一探究竟。

  浙江鸿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国潮茶叶蛋产品吸引了众人目光。企业负责人龚洪涛介绍,公司瞄准市场上茶叶蛋这个类目的空缺,结合企业所在地泰顺“茶叶之乡”的资源禀赋,通过“深加工+细分+品牌”的打法,产品如今已经成为茶叶蛋品类的全网销售冠军。

  广东高要区将罗氏沼虾与高要优势产业肉桂加以融合,创新探索全新品牌“高要高桂虾”,即罗氏沼虾在养殖过程中与肉桂树共栖共生,该种虾可达到体色鲜亮、肉质紧致、口感清新、富有弹性的效果。

  近年来,各地充分运用多种方式,深挖“土资源”、放大“特优势”、延长“产链条”,持续擦亮“土特产”名片。

  “青岛市黄岛区先后引进发展20家蓝莓生产龙头企业,带动成立60余家农民蓝莓专业合作社,建成‘六位一体’的全产业链,蓝莓果汁、果干、蓝莓酒等系列产品销往国内外,‘黄岛蓝莓’的品牌影响力提升,直接带动农民就业2万余人、年增收8亿元。”黄岛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主任刘记军介绍。

  看到了品牌的价值,我国致力于推动农业品牌建设。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介绍,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从培育数量看,全国省级农业农村部门重点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000个,从品牌效益看,省级重点培育的区域公用品牌平均溢价率超过17%。

  产销有道,结好“联”的纽带

  农产品交易,一端连着地头,一端连着需求,是农民在丰收后实现“落袋为安”的主要推动力。本届农交会广泛邀约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商超物流企业、电商平台零售连锁企业、餐饮企业等经营主体到会洽谈采购,拓宽品牌农产品流通渠道,到场采购商和专业观众超2万名。

  “这次带了2000多斤的来凤藤茶,已经全部卖完,还和来自迪拜的采购商签订了订单。”展会第三天,湖北酉凤来硒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收获颇丰,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依靠在全国率先种植有机藤茶、采用数字化技术创新制茶工艺,我们的藤茶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目前最好的有机茶能卖到2600元一斤。并且基地带动农户八九百人,每人每年收入可提高2-3万元。”

  章丘大葱、平阴玫瑰、里岔黑猪、中宁枸杞、荔浦芋头……农交会现场,一大批优质区域品牌农产品通过“千县万品”推介专场活动轮番展示。“让‘土特产’也走向大舞台,我们的策略就是让各类产品形成合力,一起打开更大市场。”推介活动负责人说。

  针对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建立健全联农带农益农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知名学者、行业专家、农民代表等齐聚一堂,深入研讨交流。

  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驻村干部张光红分享了当地苹果产业发展的经验。南沟村通过加强苹果产业标准化管理,提升苹果产业现代化水平。按照支部引领、合作经营、企业为主、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让乡亲们成为股东投资人,成为产业工人。集体经济由过去的零收入增长到2022年的55万元。

  年年“如约而至”,年年“收获满满”。本届农交会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北大荒、先正达集团等近百家大型农业企业参展,3000余家重点采购商到会采购,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22家知名企业全面展示了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成效。农交会不仅为涉农主体创品牌、建渠道、促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更为农业提质增效凝聚了共识,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汇聚了力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