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全市应对台风“梅花”玉米、大豆、花生、棉花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2022-09-15 泰安市农业农村局 农技站 浏览量: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各功能区管委会:

为积极应对台风“梅花”可能对秋粮、油料和棉花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现将《全市应对台风“梅花”玉米、大豆、花生、棉花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生产实际,认真参照执行。

泰安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9月15日


玉米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

当前,我市大部分地区玉米正值乳熟期或蜡熟期,这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旦发生渍涝和倒伏,可能对产量造成较大损失。为积极应对此次台风天气,特制定本意见。

一、疏通沟渠,畅通排水系统

当前,台风“梅花”的过境路径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各地要加强与气象、应急、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密切关注台风路径,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积极做好各项应对准备。要抓紧组织人力和机械,抢在台风来临前疏通沟渠,确保田间积水能够及时排出流走。

二、及时排水,降低渍涝危害

对于强降雨后无法自然排除积水的地块,要借助机械进行排水,尽量缩短积水时间;田间土壤水分过度饱和地块,要利用机械开沟沥水,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玉米尽快恢复生长。

三、精准施策,减少灾害损失

要根据台风对玉米生产影响程度精准施策。对玉米植株倒伏严重的地块,要在台风过后及时组织人工收获果穗,或具备机械进地条件后,全株机械收获用作青贮饲料。对玉米植株轻微倾斜的地块,台风过后要利用无人机喷施除脲·高氯氟、四氯虫酰胺、哒嗪硫磷等杀虫剂和吡唑醚菌酯、唑醚·氟环唑、丙环·嘧菌酯等杀菌剂,防止因田间湿度过大导致病虫害爆发造成减产。

四、强化指导,抓好适期收获

要广泛动员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大力推行适期收获,对台风过后正常生长或受影响较小的地块,尽量在10月5日后收获,高产地块在15日左右收获,以提高粒重,弥补台风造成损失。收获时如遇连阴雨,要科学选择收获机械抓紧抢收,并利用烘干设备进行集中烘干,确保玉米品质。


大豆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

当前正值大豆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如遭遇台风,易造成大豆涝害、倒伏等,严重影响产量。各地要密切关注“梅花”台风动向,因地制宜搞好科学应对,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为积极应对此次台风天气,特制定本意见。

一、涝害防灾减灾技术

各地要积极采取防涝减灾措施,减少渍涝对产量的影响。一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是抗涝救灾的根本措施。要提前加深地头排水沟,确保田间沟渠排水通畅,及时消除渍涝。排水不畅的地块,要采用机械排水或挖沟排水等措施,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和耕层滞水,降低土壤和空气湿度,促进植株正常生长。二要合理追肥。排涝后及时进行追肥,可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N-P-K:15-15-15)10公斤,或适当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等叶面肥,延长叶片功能期,减少对产量的影响。三要加强病虫害防治。渍涝容易诱发大豆根腐病和锈病,要于发病初期喷施25%甲霜灵800倍液或2.5%咯菌腈1000倍液防治根腐病,喷施 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 25%邻酰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大豆锈病。要重点关注点蜂缘蝽、烟粉虱、蛴螬、斜纹夜蛾等虫害,可选用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高效氯氰菊酯、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进行统一防治。积极推行绿色防控技术,安置杀虫灯诱杀金龟甲、棉铃虫、斜纹夜蛾等成虫。

二、强风倒伏防灾减灾技术

强降雨往往伴随强风,容易造成大豆植株倒伏。要根据倒伏时期和程度精准施策。大豆中后期出现严重倒伏的,如倒伏4级(植株倒伏于地),会影响以后的田间管理和机械收获,可能减产30%左右,有条件的可以人工适当扶起,两行对扶,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同时,喷施0.3%磷酸二氢钾、0.1%钼酸铵等叶面肥,延长叶片功能期,减少落荚,增强抗病能力,提高粒重。如发现有脱肥现象,可利用无人机进行叶面追肥2-3 次。

三、冰雹防灾减灾技术

雹灾会造成大豆叶片破碎,降低光合作用。可在灾后,追施速效氮磷钾复合肥,促使大豆尽快恢复生长。同时雹灾伤口容易感染病害,要在雹灾发生后7-10天喷施一次杀菌剂和叶面肥,连续喷施2次,增强抗病能力。

四、绝产地块补救技术

对因灾造成绝产的地块,要及早去除或做青贮,整地备播,种植萝卜、白菜、菠菜等,尽量减少灾害损失。


花生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

当前正值春花生收获、夏花生荚果充实的关键时期,如遭遇大风、强降雨发生渍涝、倒伏,可能对产量造成较大损失。为积极应对此次台风天气,特制定本意见。

一、及时排水,消除渍涝

各地要及时清理田间沟渠,尽快排水,消除渍涝,以防花生烂果。要加深地头排水沟,确保自流排水通畅。排水不畅的地块,要采用机械排水,尽力缩短田间积水时间,减少产量损失。

二、叶面喷肥,防止早衰

发生渍涝地块,有滴灌条件的夏花生可每亩滴施氮磷钾(15-15-15)复合肥20-30公斤,一般花生田每亩叶面喷施1%尿素和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50公斤,连喷两次,防止脱肥早衰。

三、综合防控,防治病虫

渍涝加上田间高温高湿,容易引发白娟病、叶斑病、网斑病等叶部病害,各地要加强监测预报。当病叶率达到10%时,每亩用17%唑醚·氟环唑悬浮剂45毫升,或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0毫升,或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60克,隔10-15天喷1次,共喷2次。要及时防治以蛴螬为主的地下害虫和棉铃虫、造桥虫、斜纹夜蛾等地上害虫,可使用15%茚虫威悬浮剂10-18毫升/亩,加水稀释1000-1500 倍喷雾。

四、适时收获,降低损失

对于春花生淹水严重、地上部早衰的地块,应提早收获,避免烂果、芽果;地上部长势良好的夏花生应推迟收获,促进荚果充实饱满。


棉花应对强台风和强降雨技术指导意见

当前正值棉花吐絮收获的关键时期,如遭遇大风、强降雨易发生渍涝、倒伏,可能对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损失。为积极应对此次台风天气,特制定本意见。

一、争分夺秒抢排水

各地要及早疏通河流排沟,打通竹节沟,挖好田间鱼剌沟;加强输水渠沟疏通,保证三沟畅通、排灌自如、可住水退,以防棉田再次遭受渍涝危害。雨后迅速组织人员抢时排除田间积水。对排水不畅的低洼地块,要采取强排措施,尽可能缩短田间积水时间。

二、扶理倒伏棉花要及时

对于发生倒伏的棉花,要在雨停水退能进地时,及时顺着倒伏的方向下地,通过巧扶、轻扶、顺行扶起,切忌硬拉,不宜用脚猛踩,减轻根系伤害。棉株扶正后,及时培土稳棵,使植株直立生长,以改善棉田的通风透光条件,并防止后期再次倒伏。

三、科学进行叶面施肥

当前棉花根系吸收能力已逐渐衰退,棉田渍涝导致根系吸收能力进一步下降,不宜再进行根际追肥,可采用叶面喷肥。为预防雨后阴晴急转,温度升高,引发棉花萎蔫、青枯,同时为了预防棉花脱肥早衰,雨后可择期叶面喷施1%的尿素和0.5%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2-3次,每隔5-7天喷一次。喷肥时间应选择阴天或傍晚进行,以防烧叶。为减少用工,叶片肥施用可与农药喷洒结合进行。

四、注意防治病虫害

雨后田间湿度大,加之棉花生理机能没有完全恢复,抗病能力下降,病虫害易发。为此,雨后要及时喷施杀菌、抗菌剂,预防棉花病害发生。烂铃病可采用底层脱叶和化学施药方法防治,如可选用0.3%多抗霉素水剂3-6克/亩、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8-36克/亩、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4-48克/亩。同时,烟粉虱、绿盲椿等喜湿害虫易严重发生,应加强预测预报及时防治。防治可使用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7-10克/亩+22.4%螺虫乙酯25-30毫升/亩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制剂4-8克/亩+22.4%螺虫乙酯25-30毫升/亩喷雾,下午4点以后喷施,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五、及时收花晾晒

受涝灾影响较大棉田会出现烂铃,对开始发黑的棉铃应及时摘除,用1%的乙烯利浸蘸后进行晾晒,避免僵瓣花的形成减少损失。棉花采收应做到,一是及时抢收。台风、降雨前,及时抢收正常吐絮棉花,以防烂铃,减少损失。二是实行分收、分晒、分储、分售。即把白色花与暗淡花,僵瓣花与白花、霜前花与霜后剥桃花、正常吐絮好花与污染花分开。三是晾晒籽棉场地要保持清洁于净,采收、晾晒、储藏应控制“三丝”混入籽棉,确保原棉质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