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1年全市小麦秋种技术意见》的通知

2021-09-22 泰安市农业农村局 农技站 浏览量: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各功能区管委会:

为切实抓好秋种关键技术的落实,合理科学选择品种,提高整地播种质量,夯实明年小麦丰产丰收基础,根据省农业农村厅《2021年全省小麦秋种技术意见》(鲁农技字〔2021〕14号)精神,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研究制定了《2021年全市小麦秋种技术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参照执行。

泰安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9月22日


2021年全市小麦秋种技术意见

今年小麦秋种坚持绿色高质高效,合理品种布局,推进种子包衣、减垄增地、宽幅精播、播后镇压等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切实提高播种质量,实现苗全、苗匀、苗齐、苗壮,为明年小麦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一、合理选择品种,切实做好种子处理

(一)合理选择品种,优化品种布局

当前,小麦品种数量多、异质性广,给农户科学选种造成困难。各地要按照“品种类型与生态区域相匹配,地力与品种产量水平相匹配,早中晚熟品种与适宜播期相匹配,水浇条件与品种抗旱性能相匹配,高产与优质相配套”原则,结合当地品种对比试验示范结果,通过现场观摩、培训等有效措施,引导农户合理选择优良品种。

优化品种布局,适度扩大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指导帮助加工企业与农户建立起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订单生产,有序扩大强筋小麦和糯小麦、紫小麦、富硒小麦等特色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努力提高小麦种植效益。

(二)做好种子处理,预防苗期病虫害

做好种子处理,可以防治或推迟小麦根腐病、茎基腐病、纹枯病等根部病害的发病时间,减轻秋苗发病,压低越冬菌源,同时控制苗期地下害虫危害。因病因虫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包衣或拌种,建议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根茎部病害发生较重的地块,可选用4.8%苯醚·咯菌腈按种子量的0.2%~0.3%拌种,或2%戊唑醇按种子量的0.1%~0.15%拌种,或30g/L的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按照种子量的0.3%拌种;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选用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按种子量的0.23%~0.46%拌种。病、虫混发地块用杀菌剂+杀虫剂混合拌种,可选用32%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按照种子量的0.5%~0.75%拌种,或用27%的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按照种子量的0.5%拌种。

二、精准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按照产量目标,测土配方,精准深施肥,杜绝地表撒施。切实提高肥料利用率,达到节肥的目的。

不同地力水平化肥的适宜施用量参考值为:

产量水平在每亩300~400公斤的中产田,每亩施用纯氮(N)10~12公斤,磷(P2O5)4~6公斤,钾(K2O)4~6公斤,磷钾肥底施,氮肥50%底施,50%起身期追肥。

产量水平在每亩400~500公斤的高产田,每亩施用纯氮(N)12~14公斤,磷(P2O5)6~7公斤,钾(K2O)5~6公斤,磷钾肥底施,氮肥40~50%底施,50~60%起身期或拔节期追肥。

产量水平在每亩500~600公斤的超高产田,每亩施用纯氮(N)14~16公斤,磷(P2O5)7~8公斤,钾(K2O)6~8公斤,磷肥底施,氮、钾肥40~50%底施,50%~60%拔节期追肥。缺少微量元素的地块,补施锌肥、硼肥等。

三、强化整地质量,打好播种基础

整地质量是小麦的播种质量的基础,播种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小麦的出苗和生长。各地要切实提高整地质量,为播种打下良好基础。

(一)结合秸秆还田实施深耕

针对近几年秸秆粉碎不细、还田质量不高,导致出苗率下降等情况,各地要推进秸秆还田和深耕相结合,前茬作物秸秆要进一步“切碎、撒匀、埋深、压实”,前茬秸秆撒匀后耕翻入土或旋耕2~3遍,镇压踏实土壤,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从节本增效角度考虑,可以每隔2~3年深耕一次,其他年份采用旋耕或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播种技术。

(二)结合旋耕进行镇压

连年旋耕易造成麦田土壤疏松、透风跑墒,要坚持小麦旋耕后、播前进行耙平压实,平整地面,紧实土壤,压碎土块,使耕层紧密、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促进根系生长和下扎,提高小麦抗旱能力。

四、做到精细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小麦生产播种质量是关键,要做到“七分种三分管”。

(一)适期播种

适播期应满足冬前0℃以上积温570~650℃,即平均气温16~18℃时播种为宜。我市小麦的适宜播期为10月5日~15日,其中最佳播期为10月8日~12日。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要适时抢墒播种。如晚于适宜播种期播种,要注意适当加大播量,做到播期播量相吻合。

(二)适量播种

在目前玉米晚收、秸秆还田、小麦适期晚播、宽幅播种的条件下,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18万;分蘖成穗率高的中多穗型品种,每亩适宜基本苗12万~16万。在此范围内,高产田宜少,中产田宜多。晚于适宜播种期播种,每晚播2天,每亩增加基本苗1万~2万。

特别注意的是,今年小麦收获期间,遭遇连阴雨天气,一些种子田受到影响,可能导致种子发芽率降低。对于采用雨后麦种的地块,一定要根据发芽率情况,适当增加播种量,确保足够亩穗数。

(三)足墒播种

小麦适墒播种,可使种子根和次生根及时生长下扎,提高小麦抗旱能力。小麦出苗的适宜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今年全市墒情普遍较好,各地要密切关注墒情和天气变化,做到足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

(四)宽幅精量播种

要大力推广小麦宽幅精播技术,苗带宽度7~10厘米,播种深度3~5厘米,播种机行进速度以每小时5公里为宜,以保证下种均匀、深浅一致、行距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培育冬前壮苗。

(五)采取播后镇压

小麦播后镇压是提高小麦苗期抗旱能力和出苗质量的有效措施。各地要选用带镇压装置的小麦播种机械,在小麦播种时随种随压,努力提高镇压效果。尤其是对于秸秆还田地块,一定要在小麦播种后用镇压器多遍镇压,才能保证小麦出苗后根系正常生长,提高抗旱能力。

五、落实关键技术,实现绿色高质高效

加快推进示范推广一批省工省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小麦绿色高质高效新技术,也是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的重要内容,促进小麦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走小麦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小麦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

小麦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重点是加强农作物病虫草害预测预报,把握病虫草害防治的关键时期,采用农业防治、生态控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科学选配绿色环保型农药,应用新型施药机械组建植保专业服务队,加大统防统治工作力度。要注意尽可能控制在冬前选择合适的除草剂进行麦田除草。要保护和利用麦田害虫的各种天敌,发挥天敌自然控害作用,示范推广利用频振式杀虫灯等杀虫新技术。大力推广生物农药,严控高毒农药,推荐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绿色环保型农药防治麦田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二)小麦水肥一体化技术

小麦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溶解在灌溉水中,按小麦的水肥需求规律,通过可控管道系统直接输送到小麦根部附近的土壤供给小麦吸收。其特点是能够精确地控制灌水量和施肥量,显著提高水肥利用率。水肥一体化常用形式有微喷、滴灌、渗灌、小管出流等,在我市小麦主要是微喷灌。其具有节水、节肥、节地、增产、增效等优势,是一项应用前景广阔的现代农业新技术。各地要根据生产实际和农民需求,加大关键技术和配套产品研发力度。进一步加强土壤墒情监测,掌握土壤水分供应和作物需水状况,科学制定灌溉制度,推进测墒补灌水肥一体化。

(三)减垄增地宽幅绿色生产技术

要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开展小麦减垄增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一是改小畦为大畦,改大垄为小垄,并统筹安排小麦-玉米周年茬口种植规格,实现小麦、玉米双季规范化种植和机械化作业。二是改旋耕整地为深耕整地,提高整地质量,减轻病虫草害的发生程度。三是改窄苗带大播量播种为宽苗带精量播种,节省用种量,提高小麦出苗均匀度和整齐度,协调个体群体矛盾,实现节本增产增效。四是改常规镇压为多次机械镇压,沉实土壤,保墒提墒。五是改常规用药为绿色防控,通过综合运用耕作、健身栽培、选用高效低毒农药精准用药、物理化学诱杀等措施,减少农药用量,提高防治效果。通过实施小麦减垄增地宽幅绿色生产技术模式,全面提升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水平,提高土地利用率。

(四)“耙压一体”精量匀播栽培技术

一是进行秸秆还田,秸秆长度小于5厘米,秸秆切碎率大于90%,抛撒均匀度大于90%,粉碎后每亩用3~4公斤秸秆腐熟剂兑水30公斤喷施,以加快秸秆腐熟。二是实施深耕,深度大于25厘米,打破犁底层。三是用耙压一体精量播种机播种,一次性完成动力耙碎土、驱动辊镇压、精量网格化播种、精准施用种肥和播后镇压多项工序。通过小麦“耙压一体”精量匀播栽培技术,可显著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和小麦生产比较效益。

(五)秸秆还田“两旋一深”技术

一是改常年旋耕为“两旋一深”,即每旋耕两年深耕或深松一年,加快秸秆腐解,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养分分布和有机质含量,实现固碳减氮;二是在土体适当深层扰动前提下,建立小麦生产系统合理菌群结构,促进养分循环转化,降低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减排;三是通过改善作物根系物理生存空间和养分空间分布来调优小麦根系构型,实现增产增效。通过实施秸秆还田“两旋一深”结合减氮这一简化轮耕模式,在维持产量潜力不降低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整个生产系统的氮肥需求,实现系统固碳减排增产增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