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行业之力 促高质量发展——2021中国水产品大会首次线上举办

2021-12-06 农民日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冯建伟 浏览量:

  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和中国水产学会作为指导单位,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主办的“2021中国水产品大会”主论坛,日前在北京以云端会议方式拉开帷幕。

  此次大会以“洞察趋势 把握未来 互享共赢”为主题,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刘新中局长出席大会并做了《勠力同心 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旨发言。大会特邀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施红,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朱蓓薇等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就国内外水产品贸易趋势、宏观经济及政策剖析、双循环战略下新格局的建立、水产加工业发展思考、水产品消费市场变化等领域深入剖析。

  刘新中局长在主旨发言中介绍,渔业产业关系到百姓“菜篮子”,关系到国计民生。中国水产品产量连续32年稳居世界第一,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主要渔业国。通过发展养殖,我国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捕捞利用,不仅供应国内市场需要,还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大量优质水产品。我国实现了群众从“吃鱼难”到“年年有鱼”“宴宴有鱼”的转变,2020年,水产品人均占有量达到46.4公斤,是世界人均水平的2倍。我国坚持生态优先,把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首位,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渔业发展道路。

  刘新中指出,在百年未有之变局之下,在疫情尚存的历史关头,过去中国渔业产业发展为什么能、为什么行?当前产业形势我们应该如何看、如何站?下一步我们应该怎么办、怎么干?值得我们共同总结、认真思考、慎重审视。

  刘新中表示,刚刚召开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刻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发出了向新时代进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动员令,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后,我们将围绕“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坚持“稳产保供、创新增效、绿色低碳、规范安全、富裕渔民”的发展方针,坚持数量质量并重、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扩大内需、开放共赢、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基本原则,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

  施红教授就宏观经济形势与构建新格局这一主题,从我国经济发展背景和逻辑主线延展开来,讲述了我国经济发展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并重点介绍了如何构建新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朱蓓薇院士以中国水产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展望为题,分别从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势在必行、水产资源肩负着提高人类健康的使命、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的创新与发展四个方面对我国水产品加工产业进行了全面介绍。她认为,我国水产品目前加工转化率偏低,尤其是精细化加工的方便食品及精深加工的功能食品等比例偏低。但是近年来,我国水产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水产营养与健康食品产业日益崛起,呈现出水产品预制化、中餐工业化、水产功能食品精准化和定制化、水产休闲食品营养化和个性化、水产加工装备自动化和智能化、科技研究系统化和产业化等可喜趋势。

  天猫生鲜、美团等企业代表也围绕如何应对食品生鲜新消费趋势下的机会和挑战、水产品餐饮市场前景、热门菜品、消费趋势等问题进行了发言。

  为应对疫情形势变化,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创新本次大会举办形式,将大会主论坛和平行论坛改为“直播+线上、线下”会议的方式,方便了全行业的参与,得到了渔业主管部门、全国40余家行业协会、六大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多家科技联盟、涉渔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国际机构、企业、媒体的鼎力支持。

  大会主论坛和平行论坛“城乡汇·惠你我”在线上举办,全程直播。同时分别在上海、青岛设置了线下分会场,就数字化转型下的预制菜、水产品如何步入“新工业化时代”、鲜活水产品发展路径、大宗水产品国际贸易以及针对乡村振兴、水产品国际贸易、精深加工、消费场景与趋势行业热点,邀请专家学者、行业企业、国际组织代表、采购商等共商发展新机遇,共享互利新未来。

  此次大会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主持,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党委书记张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林祥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会长李彦亮出席会议。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